正文 “群處時守嘴,獨處時守心”的思考(1 / 1)

“群處時守嘴,獨處時守心”的思考

公務員修養

作者:朱仲南

群處不必守嘴,隻是限於某些政事少說;獨處不必守心,可壓製野心、惡心、毒心,如是善心、好心、良心,守它幹什麼呢?

古人研究了許多做人的方法,以及修心養性的一些戒律,其中有一些流傳至今,像“群處時守嘴,獨處時守心”這一句,被許多人信奉為真理。信了這話的,也有人“成功”了,但大多數人卻被誤入歧途而又毫無做人樂趣地走過一生。有的人晚年有所醒悟了,自我囚禁了大半輩子,蹉跎人生,幾聲淒唳,相互聚會時已不善言語,對視而無言。

“群處時守嘴”,怕禍從口出,惹來麻煩;“獨處時守心”,木偶一樣,沒有主張,沒有見解。時間長了形成習慣了,這個人的武功就被廢了,正常欲念就被肢解了,心理就被扭曲了。這話摧殘了多少人?這話誤導了多少人?真想穿越曆史,問個究竟。真乃是滿紙荒唐言。

我們知道有人會告密,有人是以此為生的;我們知道隔牆有耳,要慎行慎言;我們知道人心叵測,口蜜腹劍。但為什麼要守住嘴不說話呢?要是同學聚會時每個人都依奉這句話,都不說話,每次親友相聚吃飯時誰都閉嘴不語,這是一幅什麼樣的景象呢!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態呢?恐怖至極。

獨處時守心,大多數時候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你“守”的是什麼“心”呢?是野心,是蛇蠍之心,是惡毒之心,這當然要守,但一顆善心,良心,好心,守它幹什麼呢?搞到一個個木木訥訥,心如古井,深不可測,你以為你很成熟嗎?你以為你很成功嗎?天真可笑,親者極痛,仇者欣然。

你知道看著你一個人獨處時,頑石一般樣子,群聚時閉嘴無語的樣子,誰最心疼?你知道的。你為什麼那麼無情無義呢?你怕說政務事惹別人警覺,你就說哪裏的包子好吃,哪裏的橙子好吃,哪裏的辣椒醬純正,哪裏的醬油味道淳樸……那些告密者告什麼密呢?他怎麼上綱上線呢?再不,你就講講哪個人的畫好看,哪個人的字真有味,哪裏的茶真香,即便是找一個密探頭目來聽,他也拿不到什麼有價值的材料,怕啥子呢?想不通。你想幹什麼事呢?想害自己和親人嗎?請馬上清醒。

少跟那些迷戀政務之事的人談事,少跟那些野心很大的人聚會,少跟那些妒嫉心重的人交心。他跟你談奧巴馬,你跟他談蒙古馬,他跟你談霍查,你跟他講霍金。這種人,不學無術,光靠檢舉告密度日,自有他可憐之處,不與此類人相處,何來群處?不必。

獨處在家,獨處在一個地方,要放飛心靈的鴿子,要放飛理想的大雁,要看著那一條古老的江,想想那漁民現在何處生存?看著夕陽西下,銀月初掛,想想某部小說裏那段有味的對話,想想趙本山、範廚師某個很生動的台步,想想崔永元似笑非笑的樣子,有啥不可?為啥子搞得自己像一個滿身內債、外債的財務大臣?為什麼老呈出一副抑鬱症的樣子,把家人朋友搞得小心翼翼?

群處不必守嘴,隻是限於某些政事少說;獨處不必守心,可壓製野心、惡心、毒心,如是善心、好心、良心,守它幹什麼呢?要心到手到,手到口到,和善必有餘慶,積善必無尤。獨處不必守心,可以有反省,可以有嗟歎,可以有歡樂,可以放歌,束手束腳幹什麼呢?俺又不想當什麼大官,不必有那麼多繩索束縛自己。人應該有自己的藍天,請不必自擾。

古人有許多好東西,至今我們不能忘、不敢忘。但古文獻中,古人的戒律中也有不少糟粕,需要我們打掃,需要我們加深認識,不必全盤繼承,也不能全部拋棄。即便對《道德經》、《弟子規》、《三字經》,孔孟的一些言論,都要有一種清醒的取舍,這就是哲學的最高境界,諸君努力辨之,效之,必無尤。

(摘自《南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