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前,很多第一次看斯諾克台球比賽的華夏觀眾都驚了,紛紛抱怨道:
“半分鍾才打一杆?這家夥簡直是個‘大磨王’。”
“這什麼比賽啊?打這麼慢?”
“丁打67分的時間,他隻能打杆?”
“啊,我要瘋了……這比賽沒法看了。”
王領隊在旁邊看著達迪在那裏磨磨蹭蹭,也是有些焦急,低聲對丁爸爸道:
“他這種磨蹭的打法,隻怕是故意要做‘斯諾克’,消耗丁的體力。”
實際上,剛才丁一竿得到了67分,台麵上的分數最高隻剩下70多分了,顯然,達迪的水平無法一直圍繞黑球,拿下所有分數,這場比賽他已經輸掉了八成,所以達迪選擇絞盡心思做出了“斯諾克”。
“斯諾克”在英文中的意思是“阻礙,障礙”,斯諾克比賽也就是以此命名的,意思是,做出一個高難度的困局,阻擋白球的線路,讓對手無法擊中指定的球,從而罰分。
達迪的這個策略,很顯然證明了一點,那九十韓國方麵研究過丁的弱點,知道他手臂的肌肉力量不足是最大的問題,想用遠台的“斯諾克”,消耗丁的手臂肌肉耐力。
這是一種明顯的消耗戰術。
可等到達迪千辛萬苦的把“斯諾克”做好,丁上場之後,隻是稍微看了看台麵,就快速擊球出去,很快就解掉了“斯諾克”。
然後又開始了一係列的快速擊球。
一係列精彩的表現,都讓現場觀眾都跟著歡呼拍手。
就連原本支持達迪的空體育的主持人,此時也改變了立場,稱讚道:
“剛才達迪的擊球,讓這場比賽的氣氛,仿佛在教堂禮拜,屋子裏那種寂靜的氛圍,能聽見的隻有擊球聲音,和偶爾的咳嗽聲。
就像是19世紀傳統,觀眾穿著潔靜的晚禮裙,拋光的鞋子,類似晚宴的行頭,目睹一項乏味的運動,達迪的打球方式真是令人昏昏欲睡~
可丁一出場,你根本沒辦法把視線離開他,他移動速度極快,擊球毫不猶豫,甚至在場邊玩玩具。
這些都把這項愛德華七世時的室內項目,一舉帶到0世紀的親民時代,他就好像是我們平時在台球廳裏的娛樂,快速擊球,迅捷,靈敏,毫不拖遝,令人著迷~~
你看到他,才會感歎,這才是台球的魅力所在~”
第一局結束,丁俊輝以97比取勝,但是韓國人卻並沒有灰心,因為比賽在按照他們的計劃進行著。
雖然第一局輸了,但是丁俊輝卻一直在擊球,不斷解除斯諾克的陷阱,消耗了不少體力。
第二局開始,進程幾乎和第一局一模一樣,丁俊輝依然保持著他的快節奏,而達迪也同樣繼續他的“拖延消耗戰術”。
觀眾們每當看到丁俊輝擊球,都抱以熱烈的掌聲,而當達迪上場時,每個人都恨不得去睡一覺再回來。
而韓國主持人,卻一直在給達迪唱讚歌,講解道:
“真是很高明的戰術,顯然達迪是研究過丁俊輝之前的比賽錄像,知道他的體力有問題,華夏方麵的決策者派出這樣一名11歲的選手來參賽,顯然是重大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