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太極大槍(上)(1 / 2)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俞深,進之則俞長,退之則俞促。——《太極拳論》

尹師兄、許師姐和我靠著牆排成排站著,神色緊張地看著場中,眼裏充滿了驚歎和羨慕。

但見場上,周師掌中擎著一根約莫三丈長的紫紅色大杆子,發勁兒則從杆尾抖至杆首,如蟒蛇遊動,說不出的鬆柔彈抖,道不盡的英雄氣概!

“大杆雖然是棍子,但太極大杆卻不是棍法,而是槍法!至於原因,這中間卻是有個典故的。楊露禪祖師在外闖蕩,留下班候在家。班候自幼好鬥,一與人有口角之爭,便拳腳相向,楊母擔心他闖出大禍,練大槍時命他把槍頭卸掉。打這兒起,就有了太極大杆。後來練習的人發現將注意力離了槍頭,多練習抖杆、黏杆之後,自身功力反而長的極快,很容易就突破瓶頸。慢慢的就形成了楊氏太極中太極大杆的獨創兵器。這杆法即是槍法。”周師將大杆放在一旁,邊用毛巾擦擦額頭邊對我們說到。太極大杆乃是我們楊氏門中獨一無二的器械,既練功力又練兵刃。如果說站樁是練內功的幼兒園,那麼盤架子就是小學,六合則是中學,而大杆就是高中了,也是分水嶺。有的人在這個階段功力突飛猛進,登堂入室;有的人卻如雲山霧罩,分不清道在何方。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張師便擅長劍法與槍法。打今天起,你們隨我先練大槍,然後練劍法。你們三個過來挑大杆子吧,這是我年輕的時候練功用的,你們先用著,等過段時間我帶你們去寧陵砍。”

“噢耶······”一陣歡呼聲。

“師父,這個杆子怎麼這麼短啊,而且也不是紅色的啊?”我問道。

“你這個小猴子,猴精猴精的,心裏還惦記著那根。這樣吧,你去試試,抖得動我就送你了。”

我一溜煙跑過去,隻見上麵寫著“如意金箍棒”,咳咳,岔題了,書歸正傳,我抓住棍把,第一感覺就是重,真重!然後就是拿在手裏像是條魚,不聽話,滑溜得很。我試著抖了一下,立刻胸悶氣短,血液都往臉上去了。

“哈哈哈哈,猴子屁股······”師姐很沒形象的抱著肚子笑。唉,說好的淑女呢。

就連師父也在一旁捋著胡子,肩上一抖一抖的。我尷尬的放下大杆子,撓撓頭,問道:“師父,怎麼感覺這棍子就像魚,手一用勁兒就滑出去了,左扭右扭的不得勁兒。”師父點點頭“不錯,抖大杆練的就是要把勁兒練順了,如指臂使,指哪打哪,要練到勁力如水銀裝在管中,發可至首,收可至尾。你們先從小杆子開始練,慢慢再到大杆子。嗬嗬,至於我這根大杆子,可是有來曆的,當年張師帶著我在河南住了一段時間,這個杆子是我親手種的。這種三丈長的白臘杆現在可不多見嘍。”

“那它怎麼是紅的啊?”許師姐問道。

“這白蠟杆最是神奇,通體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再怎麼彎也不會折斷,與我太極拳的神韻有頗多神似之處。那根杆子是從我十四歲就開始跟著我,到今天也是將將五十年啦,早就被汗浸透了,所以才會現的紅色。”我們不禁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