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看雙彙食品安全焦點下如何生產“放心肉”(1 / 3)

近看雙彙食品安全焦點下如何生產“放心肉”

真相

作者:陳曉偉

食品安全保障機製的建立,不能流於口號,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表達上,而是要更多地體現在行動與探索中。

“全產業鏈發展,從源頭到餐桌,質量安全牢牢控製在我們自己手中。”這是雙彙的表達。

近日,中國質量萬裏行再次走進雙彙,以質量安全的視角重新發現其價值。

源頭——每一頭

生豬都有“身份證”

為確保食品安全,雙彙集團完善上下遊產業鏈,加快發展生豬養殖業。屠宰廠建到哪裏,配套的養殖場就跟到哪裏,並配套建設飼料廠,以此來保證對上遊生豬資源的安全控製。

雙彙養殖場的生豬每一頭都有“身份證”。每一頭生豬從一出生就配備檔案卡,記錄著每一頭生豬從出生到出欄的日期、配種時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每一天的飲水量、存欄時間、保健防疫、健康狀況等等,甚至包括它所在的豬舍溫濕度。每天,飼養員都要對這些生豬進行信息采集,然後錄入電腦,讓每一頭生豬的成長信息都有據可查。

雙彙使用的生豬飼料是由專業公司進行配備的,從飼料的源頭到送達生豬的嘴裏,不會有任何人的身體碰到,全部都是機械化操作,避免飼料汙染。

每一頭豬確保170天生長周期。為了讓每一頭生豬都是健康、安全的,雙彙在養豬場的選扯上麵非常講究:養豬場得靠近水源,地勢較高,讓每一頭生豬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並且遠離鬧市與村落,避免造成人畜感染。

雙彙飼養的生豬分年齡安排在不同的豬舍,幼豬生長到一個月時,就要把它們轉移到保育舍進行飼養,6周之後將它們再次轉送到育肥舍,在這裏經過100天左右的飼養之後,才能出欄。整個周期170天左右,每一頭豬都要確保這樣的生長周期。

放心肉怎樣走上餐桌

為了保證食品安全,掃除“瘦肉精”隱患,雙彙集團一改過去按照國家標準規定抽驗4%的檢測方法,改為頭頭檢測,嚴防問題豬流入,確保食品安全,確保消費者放心消費。雙彙是國內唯一一家開展頭頭檢測的企業,為保障老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肉製品做出示範作用。

生豬進廠前,對生豬進行疫病預檢,預檢不合格的生豬一律禁止進廠。

動物檢疫局(所)駐廠人員查驗三證和耳標,證件不全或耳標缺失的禁止進廠,預檢合格生豬的車輛消毒後方可進廠。

進廠後,生豬交送方與雙彙集團簽訂《生豬交售承諾書》,客戶要承諾所交生豬無灌水、沒有飼喂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質。其次,經過生豬的候宰、沐浴、麻電、刺殺放血、預清洗、燎毛、衝洗等環節,進入冷分割車間,根據市場銷售的不同要求,在12°C以下的低溫環境下,將豬白條分割加工成符合標準的各種產品。

屠宰中的先進工藝

雙彙集團生豬屠宰生產線是從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荷蘭STORK公司引進,日屠宰能力10000頭,主要設備有三點式低壓麻電機、蒸汽燙毛隧道、全自動打毛機、脈衝感應自動燎毛係統、同步檢驗線、超聲波清洗係統等。目前,雙彙集團擁有十幾條屠宰生產線。

三點式低壓麻電:根據豬體自身電阻大小自動調節麻電電流,確保不同的豬均能達到一致的麻電效果,減少生豬屠宰過程的應激反應。

立式蒸汽燙毛:采用吊掛式蒸汽隧道對豬體進行燙毛,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池燙工藝對肉質所造成的交叉汙染。

脈衝感應火焰燎毛:能起到燎毛的目的,又可達到瞬間高溫殺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