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越發便捷發票問題持續難解
真相
作者:許雙
近年來,隨著網絡接入條件改善和人均收入提升,中國的網購得到了極為迅猛的發展,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熱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瘋狂,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這種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心儀商品的感覺。2013年8月份,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預計今年中國網購人數將超過3.5億人,而網購總額將達1.7萬億,顯然,網購已經成為拉動消費重要渠道。
不過,如此大的交易量勢必帶來可觀的交易糾紛,這些糾紛包括商品質量、物流速度、售後服務等等多種問題,當然也包括開不開發票的問題。
網店商家有義務
向消費者提供發票
從法律的角度上講,開發票應該不是問題。在2014年3月15日即將實施的新《消法》第二十二條中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也就是說,無論消費者以哪種方式消費,網店商家給消費者提供發票都是最基本的義務。
那麼,提供發票的義務網店商家們完成的怎麼樣呢?
1、網上大型直營商城主動提供發票
網上大型直營商城如京東、蘇寧等獨立自營店,他們都屬於行業的領袖,一言一行代表著整個網購行業,對於網絡交易開發票這樣的義務,一般都完成的很好。甚至很大程度上他們也都是首批網絡發票的推進者與實驗者(京東蘇寧等均是網上電子發票的試點企業,早已實現網上開具電子發票)。
中國質量萬裏行記者多方調查到的數據也表明,這些大型商城的自營店都能主動開具發票,有一句話可形容:你可以不要,我卻不能不開。
2、以淘寶、拍拍為首的C2C類網店不提供發票
淘寶C2C類的網店,大多數是個人所開,少量為企業。這類網店開通時最多隻是按照網購平台要求進行了實名認證,並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也沒有稅務登記證,也就沒有開發票的資質。即便是那些少量進行過工商注冊的企業,拿得出發票,也會受限於商品價格(開發票意味著上稅,意味著商品利潤降低)等原因,不願意開具發票。如果買家強烈要求開具發票,商家一般都會對商品提價以減少發票帶來的損失。所以絕大多數C2C類的網店,是不提供發票的。
以淘寶為主的C類店鋪不在工商部門注冊,不歸屬工商稅務部門監管,而國家關於網店監管方麵法律存在空白,以致於淘寶C店不開發票成為一種“行規”,全國3.5億的網購消費者中大多數接受了這樣的“潛規則”。
3、以天貓商城、京東第三方商家為代表的中小型商城賣家“抵製”發票
以天貓商城、京東第三方商家為代表的商城賣家相比個人C店來說,入駐要求嚴格的多。工商注冊資料與相關資質一個不能少,其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企業,所以不論有沒有實體店,都屬於工商稅務部門監管的對象。而根據新《消法》,這些企業店鋪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發票。
為了展示帶頭遵紀守法的良好形象,天貓京東等平台紛紛在自家官網上十分堅定的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在天貓官網的底部唯一兩條天貓保障裏一條就是“提供發票”,而京東平台的售後說明中關於發票的說明也是占了好幾屏,可見這些平台對發票製度的重視。
不過義務歸義務,盡不盡卻在於平台上的商家。雖然在網商平台上開商城有利可圖,在資源獲取與利潤分配上相比個人店鋪也占盡優勢,可是相對而言,開店的成本卻也增加了不少。
除了人工、廣告成本,還要向網商平台繳納一筆不菲的保證金、服務費甚至傭金,這些無疑會大大增加店鋪運營成本。對於大的店鋪,為了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開具發票不得不為,大部分的中小型店鋪很明顯會對開發票這樣的義務“選擇性失明”,除非是遇到較真的買家,但是這樣的買家畢竟少之又少,雖然這些店鋪從法律角度上講,已經涉嫌偷稅漏稅。
不開發票所引發的問題
相關法律規定網上購物必須開發票,這不僅僅是站在國家稅收的角度,也同樣是站在千百萬消費者的角度,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能為網絡購物保駕護航。而事實上因為不開發票,在網購中引發了各種問題。
1、三包法規定憑發票才能開具檢測報告
上海的李女士在京東上買了一部三星手機,沒有收到發票。手機用了兩天之後出現問題,拿到三星維修中心檢測認定是手機自身問題(非人為),但因李女士無法提供發票而不能開具維修檢測報告。隨後李女士聯係京東客服,回複稱發票需要7-15個工作日才能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