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陷阱升級 業主須算細賬
真相
作者:李穎
“有裝修就有犧牲!”
時下又到冬季裝修旺季,《中國質量萬裏行》借此時機給大家提個醒:裝修陷阱正在進步,消費者需要運用智慧,跳出陷阱才是硬道理。
考智商的數字遊戲
薛先生裝修時想為自己的房間訂製一個衣櫃,板材、樣式各種設計一番,最終拿著滿意的設計尋價格。正規裝修公司報價800~1000/平方米,再看看樓下路邊木工的報價僅為300~500/平方米,著實便宜不少。於是果斷選擇“價廉物美”的後者,結果以悲劇收場。
按正規家裝報價,製作所需衣櫃隻要2000元左右,而路邊木工的最後價格卻要3000多元。什麼情況?便宜的報價,花錢非但沒少,反倒多了?
原來,家裝公司是按櫃子投影麵積計算價格,也就是櫃子的長乘以高,所得的結果再乘以單價。而路邊木工的報價是按照展開麵積計算,按照櫃子六個麵加上隔板所需板材,再乘以單價。如此考驗智商的數字遊戲,實在是玩不起。
尺寸上麵有文章
房子裝修,很多人喜歡選擇吊頂裝飾。既能體現房子的空間感,又很顯美觀大方。於是,吊頂裝修成了家裝中的重點。正規公司報價,吊頂180元/每平米,價格著實不低。
裝修就是要精打細算,薛先生決定再看看別的。還別說,路邊的報價很是心動,100元/米,比正規公司的報價每平米足足低了80元。薛先生毫不猶豫,果斷選擇了後者。
施工結束當天,發現裝出的吊頂並沒有原本說的好。薛先生在和包工頭結賬時傻了眼,20平米的一個吊頂足足花了4000元,再仔細一看才明白,包工頭把邊角料也通通折合成麵積算了進去。看著眼前剛裝好的吊頂,薛先生隻能把苦水往肚裏咽。所以業主在看報價時,一定要自己觀察需要安裝吊頂的尺寸,以免上當受騙。
公攤內外要分清
要說這裝修中的陷阱真的是防不勝防,就連房子的公攤麵積也會被用來大做文章,薛先生在裝修時就遭遇到這種情況。
為了省錢,他在路邊找了個裝修隊為自己的新房裝修。裝修價格按400元/每平米計價。結算時,按照購房合同中建築麵積減去公攤麵積,得到實際裝修麵積為160平方米。
原本這並沒什麼不妥,可關鍵問題就出在這減去的公攤麵積上。按正規計算方法,建築麵積減去公攤麵積後,所得的是外牆麵積,而實際裝修麵積應為內牆麵積。可裝修隊是按外牆麵積收的錢,並未說明這種情況。算下來,內外兩個麵積卻足足差了近20平米,薛先生的7000多元就這樣打了水漂。
“包工包料”有玄機
千萬別以為包工包料的裝修就是好的。很多包工隊打著包工包料的旗號,並以低價招攬生意。這年頭,天上掉餡餅的事情幾乎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與裝修隊簽訂裝修合同時更要擦亮眼睛。
此前,網絡上就有很多類似案例的投訴。裝修合同中雖然寫明所用塗料為多樂士,但並未注明到是多樂士的哪一款。雖然是同品牌,但不同款塗料間的價格還是差距很大的。更有甚者,裝修隊直接以次充好,使用假冒劣質產品。
另一方麵,“包工包料”中的玄機也很複雜。包的料到底有多少,是全包,還是部分包,這些都要在合同簽訂前與裝修隊說好。否則一些人就會在這裏做文章,裝修到一半時向房主提出包的料用完了,需要加錢購買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