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慧引領 文化浸潤(1 / 3)

智慧引領 文化浸潤

管理智慧

作者:周永良

【摘 要】學校管理需要打好兩張“牌”,一是智慧引領,一是文化浸潤。集體的、名師的、科研的智慧引領讓學校管理民主、科學、富有實效。同時,學校管理需要明確的價值觀。挖掘學校的曆史文化內涵,構建價值觀體係,可以形成文化立校背景下的學校管理特色。

【關鍵詞】智慧;誠敬文化;學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48-03

【作者簡介】周永良,江蘇省常熟市中學(江蘇常熟,215500)校長,全國優秀教師。

學校管理是指學校管理者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整體優化學校教育工作,有效實現學校工作目標的組織活動。我們認為,“智慧引領”是學校管理的行動策略,“文化浸潤”是學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常熟市中學在學校管理中依靠集體智慧、名師智慧和科研智慧的引領,以“誠敬”文化浸潤學校管理,使學校的各項工作走上一個新台階。

一、凝聚集體智慧,打造管理“共同體”

學校的智慧來自哪裏?不是校長的個人能力,而是來自集體的智慧。管理共同體是一個有著共同願景、共同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團隊。通過落實會議製度、優化用人製度,以及強化扁平化管理,常熟市中學凝聚了行政團隊的集體智慧,通過集體智慧的引領使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一)落實會議製度

會議製度的落實是管理共同體集體管理的基礎,也保證了校務的公開。學校每月黨政聯席會謀劃一個月的中心工作,每兩周行政會議協調和細化工作安排,每周校級班子辦公會議就中心問題進行討論和決策。集體的智慧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公開化。形成決策後及時在四個黨務政務公開欄中發布信息,全麵接受師生的監督。

(二)優化用人製度

正確的用人導向能激勵教師奮發有為,也保證了管理共同體不斷補充新鮮的“血液”。提高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需要五個“靠”:崗位靠競爭,地位靠貢獻,發展靠團隊學習,價值觀靠文化引領,激勵靠製度。為讓肯幹事的人有事做,能幹事的人有舞台,學校七屆二次教代會通過了《常熟市中學中層幹部競聘實施辦法》,為選人用人提供了製度保障。同時,積極推行幹部輪崗製,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搭建平台,三年內學校有近半數的中層幹部參與了輪崗交流,有六位骨幹教師通過競聘走上了中層領導崗位,為學校管理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支撐。

(三)強化扁平化管理

初高中分設及遷入新址後,常熟市中學麵臨班級規模擴大和生源弱化的新情況。學校將權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設高一、高二、高三3個年級部,實行矩陣式的扁平化管理,有效避免了層級式管理中信息的逐層減弱或被淹沒現象。以年級部管理的形式,依靠備課組和班主任,並與學生直接溝通,不僅利於學校的各項教育要求的及時落實,也可以真正實現與教師和學生的直接對話,讓管理者真正做到觀察在“課中”、研究在“課前”、反思在“課後”。在年級部管理模式下,各個年級的教學成績不斷提升。近三年學校高考本二以上達線率每年以6個百分點的速度度遞增, 2014屆普通類本二以上上線率達92.3%。

二、輻射名師智慧,構築骨幹“新高地”

一個學校的名師資源是有限的,但名師的智慧是可以輻射放大的。如何輻射名師資源?需要管理智慧。常熟市中學緊緊依托名師,著力打造骨幹教師發展平台,培養了一支教書、育人、管理、科研、學習五位一體的骨幹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