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行政外控走向內生的專業成長(1 / 3)

從行政外控走向內生的專業成長

問題討論

作者:畢小偉

【摘 要】“讓名師工作室走出行政外控的窠臼,從內生的專業性裏尋找教師發展的力量源泉。”無錫新區“畢小偉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的成長路徑主要有:弱化行政外控,積極建設專業的學習共同體;紮根教學現場,用活動打造獨特的成長樣態;弘揚專業精神,培育執著堅守的團隊文化;堅持推陳出新,生本課堂開辟出精彩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內生;專業成長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19-0058-03

【作者簡介】畢小偉,江蘇省無錫市碩放實驗小學(江蘇無錫,214142)。

2010年4月,無錫市新區“畢小偉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正式成立。當時,工作室既沒有名師,也沒有特級,很多人並不看好這支草根團隊。三年後,名師工作室團隊在江南大學與來自全國的名師們分享專業成長的快樂;筆者作為負責人受邀成為雙效期刊《小學語文教師》的封麵人物;新疆、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教育代表團慕名而來,考察工作室的建設經驗。同行們很詫異,這個工作室年活動經費不足萬元,憑什麼在短時間裏做到“聲名鵲起”?對此,我們的回答是:讓名師工作室走出行政外控的窠臼,從內生的專業性裏尋找教師發展的力量源泉。

一、弱化行政外控,積極建設專業的學習共同體

受行政外控的影響,由於成員從一開始就戴上“被管理”的思維枷鎖,負載了“被發展”的情緒印記,因此即便有了較為充分的資金和製度保障,教師群體也很難觸及專業的內核部分。此外,行政外控通常會設置顯性或隱性的組織規約,這種規定對遵守紀律、維持秩序或許可以發揮剛性的作用,但對於“形成支持與共享的領導”“生成和維護共同的價值觀”“為合作學習提供支持性條件”等這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幾乎不產生作用。摒棄工作室運作依靠行政外控的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確立名師工作室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角色定位。專業學習共同體是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根本目標,緊緊圍繞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的實際困難與問題,使教師承諾共同的理念與目標,並承擔責任、相互支持、共享經驗、協同學習的組織。這種學習型組織是以資源為前提,以“分享、合作”為核心,以共同願景為紐帶把學習者連接在一起,進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學習的組織。它是對行政管理下專業發展思維模式的超越,這種力量完全由內而生不可阻擋。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目標恰恰是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願景。

名師工作室成立伊始,有主動向校長爭取名額的,有委托熟人向領銜人說情的,也有毛遂自薦積極報名的。我們格外珍視每一顆要求上進的心,不設任何門檻,工作室大門向每一個有夢想的老師敞開。

我們相信,夢想的力量可以超越任何東西。有了這樣的力量,團隊成員的起點高低,行政下撥的經費多寡,都顯得不再是那麼重要。隻要每一顆心都朝著“我和名師工作室共同成長”的美好願景出發,默默前行,就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為了讓願景轉化為行動,工作室推出了每天“五個一”工程。即每天賞析一篇文學作品,每天選讀一篇教學論文,每天研讀一個名師課堂實錄,每天撰寫一篇教學日記,每天臨寫一頁毛筆書法。這“五個一”工程不是心血來潮,恰恰是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每天賞析文學作品,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每天閱讀教學論文,時刻把握教改信息;潛心研讀教學實錄,豐富課堂教學智慧;撰寫教學日記,養成專業反思習慣;臨寫毛筆書法,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五個“一”,貌似是每天做的五件小事,但要堅持每天做好,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教師必須爭分奪秒,提高工作效率。每天要比別人早起一點,晚睡一點,上班節奏快一點,工作強度大一點。恰恰是“五個一”促生的“四個點”讓工作室每個人的專業狀態悄悄地發生著改變。成尚榮先生曾經評價:讀了畢小偉老師的專業成長故事,你一定會感動,會敬佩。他和他的團隊始終在尋找“一”,那個具有哲學意義的“一”。在不知不覺間,在多年的堅持中,領銜人長高了,他的成員也長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