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傳奇“老鷹”忐忑飛來(1 / 1)

文娛歡場

作者:Faye

“在美國,記者們喜歡崇拜那些在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的搖滾明星,如果你現在就死去他們就把你寫成個英雄。我們不吃這套,其他職業的人們可以工作到65歲,但是搖滾界這麼幹可不行,但我們就是這麼過來的。所以我們絕不停下腳步,時機到了我們才會放下。”——老鷹樂隊

被全世界譽為最偉大搖滾樂團的老鷹,今年春天終於來到中國,對於這支世界級的超級樂隊,即便是紅透全球的Lady Gaga,在他們麵前都隻是浮雲。

樂隊成員前後共7位,如今碩果僅存的是提摩西·施密特、格倫·弗雷、唐·亨利和喬·沃什。要知道,這支樂隊已經唱了40年。

“我的一生都和樂隊緊緊相連,你知道我們在1971年就組建了這支樂隊,這期間有人離開,有人加入進來,但我們並沒有變。”唐·亨利陪伴這支樂隊時間最長,不離不棄,是樂隊的靈魂人物。他沒有錯過樂隊的任何一個高峰和低潮。“我們從來不一味迎合,我們也還是隻管做自己的事情。我們隻在乎音樂,不在乎時尚,不在乎發型,這也是為什麼40年後我們還在這兒的原因吧!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不唱了,但隻要人們還想來,還願意來,我們就繼續表演,直到其中有人生病啊什麼的,但他們現在身體都還挺不錯的。我會經常去健身。”

40年,對於老鷹來說,“最大的改變就是我們都變老了(大笑),上世紀70年代的我們還都是單身,現在我們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了”。

40年,對於等待一睹老鷹真容的中國歌迷來說,又是何其的漫長。就連資深樂評人王小峰也在博客中感歎:“三個老頭一開始讓我不適應,在我的印象中,他們該是三十多歲的人,見到真人,怎麼說呢,有些意外,心裏湧出了一絲歲月不饒人的感慨。搖滾,一向是代表年輕與活力的,看著他們花白的頭發和滿臉溝壑縱橫的痕跡,我的腦海裏浮現出幾句《加州旅館》裏的歌詞。”

說到《加州旅館》,如果在25歲至40歲的中國人中做個調查:哪首歌是你最早的歐美搖滾音樂啟蒙?很多人肯定會投票給老鷹的傳世之作《加州旅館》。

想當年,有多少青年才俊因為聽到《加州旅館》詭異迷人的前奏,第一次動了拿起吉他的念頭。夾在“愛與和平”的嬉皮士風潮與無政府主義朋克運動之間,這誕生於1976年的曠世金曲,勾勒出一幅完全不同的頹廢、迷惘但又不失安逸、充滿誘惑的世外景觀。

在2003年出版的《歌:木吉他的純真往事》一書中,羅列了由於晦澀不清的歌詞和指向不明的意象,《加州旅館》曾被誤認與信奉撒旦崇拜的邪教有關的種種緣由。盡管各種版本的傳言不斷—例如有人說若把歌曲倒轉過來播放,便會聽到多句含有“Satan”(撒旦)字眼的歌詞—可數十年來,卻始終無人找到“加州旅館”的真正原型,這倒成了20世紀西方流行音樂史上的一大謎團。

今天的老鷹對於這個問題顧左右而言他,唐·亨利說,“這個問題我回答過一百遍了,喬·沃什,你隻回答了50遍,你來回答”。喬·沃什說:“每一代美國人都會對這個國家有不同的失望,我們也不例外。不過這首歌我沒有參與創作,唐·弗爾德的吉他彈得沒我好,哦,他今天沒來。我隻想如何讓我的吉他在裏麵表現得出色一些,因為在我加入樂隊之前,他們根本不會彈電吉他。”

談到首次中國之行,見慣了大風大浪的老鷹樂隊核心成員格林·弗雷卻有一絲忐忑:“我看到了可能在中國演唱的曲單,但有些擔心,畢竟我們的所有歌曲當時並沒有在中國出現,不會像在美國本土,可以喚醒人們最初聽到那些歌時的回憶。”他也深感,除了《加州旅館》和《亡命之徒》這兩首最獲商業成功的作品,大部分中國聽眾對老鷹的完整音樂生涯並不十分了解,其實他們還有非常多的慢拍抒情或公路陽光經典,像《New Kid in Town》《Take It Easy》等,被譽為“一半是魔鬼的靈感,一半是天使的優雅”,這才是老鷹追求的至高音樂境界。

相比老鷹巡演在全球引發的熱潮,北京目前的反應稍顯平靜。最近在微博上熱轉的一篇由東東槍創作對老鷹的虛擬采訪稿就諷刺了大部分國內媒體對老鷹其實沒什麼認知(或者其實對國際上的樂隊都沒什麼深入了解),而胡亂謅幾個片湯問題的現象。而在老鷹台北新聞發布會上,大陸媒體要求這幾位六十多歲的成員齊聲念“大家好,我們是老鷹樂隊”等標準的宣傳問候,弄得幾位老哥頗有點丈二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