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玉:範冰冰封後之前(1 / 2)

文娛歡場

作者:蔣文娟

當李玉攜《觀音山》再出江湖,人們很快想起,她就是拍《蘋果》的導演。2008年春,

《蘋果》被禁,感受到人們對這部電影的誤解,李玉故意沉寂了一段時間,推掉幾百個采訪,希望大家能淡忘她。三年後的今天,李玉並不介意人們將《觀音山》和《蘋果》聯係起來談論。“我分不分開,大家都會聯係起來,我也看到一些宣傳說是《蘋果》導演的新作,發行方也利用了這一點,我不在意。我是經曆了挫折的人,現在真的看得很開,隻要這個電影能被大家看到。”

《觀音山》講述的是兩男一女三個年輕房客和一個五十多歲的女房東之間的故事,他們都有各自的遭遇,也彼此介入了對方的生活,彼此溫暖。

經曆過影片被禁,李玉領悟到,拍電影最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

“一個導演如果隻為國外的電影節拍電影,那也是有點問題的。”

想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化的?“在《紅顏》之前,我對電影審查還是特別憤青的狀態,恨不得去電影節罵,接受采訪的時候罵,那是抑製不住的,不是我想出風頭或者到國外博同情。我就是下意識地一想到連續被斃幾個劇本,覺得有一座大山跨不過去,很絕望。到了《蘋果》的時候又……那時候我也哭過,覺得獨立製片的這條路為什麼這麼難。在好萊塢獨立製片其實很賺錢的。我一直覺得薑文也是有這種氣質的導演,他做商業片都能看到強烈的個人風格,這種東西是我喜歡的,隻是堅持下來確實有點難。”

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好萊塢的製片人給《蘋果》製片人方勵打電話找李玉,他們想在全球找7個藝術家,拍7部短片,做成一部電影,全球放映。他們看了《蘋果》覺得非常棒,希望合作。“《觀音山》的故事就是由其中一個小片豐富而來的。”

當時好萊塢製片人給這個小片的命題是“藝術家和車禍”,李玉給故事加入了三個年輕人,讓年輕的生命和中年生命碰撞。開始創作後,李玉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命題,關於“生和死”,後來它成為7個案子裏最打動製片人的。“做的過程中慢慢覺得應該做成長篇。”李玉不想把它拍成一個短片了,她告訴製片人自己想退出,把它拍成電影。那期間四川地震給了李玉很大的觸動,“為什麼在地震中活過來的人,在地震過去後還會選擇自殺。我們沒有權利去評判他們,很多人說他們悲慘地走了,其實他們並不一定悲慘,他們有的是很開心地走”。於是她把地震的背景加進了《觀音山》,一個豐滿的、有層次的故事最終成形。

李玉和範冰冰的交情始於《蘋果》,就像朋友。都是山東人,都有爽快的特質,兩人溝通的時候完全不必藏著掖著,有什麼意見直接講。“最重要的是她信任我,《蘋果》之後你能感覺到她對你藝術才華的信任和欣賞。反過來,我對她的個性和她作為演員素質的欣賞,她也感覺得到。”

拍《蘋果》時選演員,有人對李玉說你要不要見見範冰冰,李玉隻看過她的《還珠格格》,那時打開電視就會有,屬於“被看”,加上劇組很多人都在反對,說她是個電視劇演員。“後來我想不要帶有這種偏見,見見吧。”李玉眼裏沒有明星,“我必須要見到人,聊天的時候我會觀察他是一個有趣還是乏味的人,有趣的人創造力強”。

“見到冰冰的時候,她沒化妝,穿了一件拖拖拉拉的、淺灰色的衣服,坐在旁邊。我和梁家輝一直在聊劇本,聊到床戲,我說應該超越,怎麼樣去表達好這場床戲,正聊到關鍵處的時候,冰冰插了幾句嘴,她說的幾句話我覺得蠻有意思,好像就是關於床戲的,說了什麼體位,用蠻開放性的態度在講。”李玉突然覺得這個女孩是有意思的,可能跟她合作會得到驚喜。

李玉覺得,範冰冰在《蘋果》中完成了任務,演出了真實;在《觀音山》裏,冰冰達到了另外一個境界—迷人。“不是臉蛋的迷人,是生活質感的迷人,你看到的時候會被她吸引。範冰冰手下的工作人員看完了《觀音山》後說,我們老板太美了。在這部電影裏,她不化妝,而且穿得很垮,格子衫襯衣,短裙,一雙破網襪,再一雙靴子,每天都是這個行頭,從頭到尾也沒怎麼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