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啟程(2 / 2)

這條政令下放到民眾之中,如同一噸TNT放到了小河中,瞬間把河炸的斷流!

曹魏初年的賦稅有多重?曹丕上位後已經降低了很大的份量,但普通農戶即使在風調雨順的一年裏,歲末依然是沒有餘糧,這和東漢末年持續了幾十年的大災荒脫不了關係。

從黃巾起義到現在,天下動蕩五十餘載,戰火四起之下,賦稅就是壓垮東漢王朝最後的稻草。

這些稅有多重呢?我在一本野史裏看過,靈帝末年的時候,中原一家農戶一年的生產份額甚至不夠連賦稅的一半都不到,農家交不上糧,就拿金銀錢財來抵債,拿不出金銀錢財的就隻能變賣兒女了。

再趕上饑荒,易子而食實在不是文人編出來的畫麵。

尉遲未明告訴我,曹丕之前訂下的新規中,農戶的賦稅是按這樣計算的:“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郡國守相,明檢察之,無令強民有所隱藏,而弱民兼賦也。”

簡而言之就是按畝來計算,按戶出稅,一戶兩匹絹布,兩斤棉花。

那麼問題來了,在並州這種地方,一口人兩匹絹和兩斤棉花換算成的銀錢依然是普通農戶所不能承受的,一家農戶大概十來口人的樣子,算下來就是二三十斤絹布和棉花。

我專門和怪獸塔巴一起調查過這個事情,對於普通農戶來說,別說兩匹絹布兩斤棉花,就算是每一口人一斤絹和一斤棉花,都很少有農戶交的起,倒不是不願意交,實在是飽經戰火的土地生產不出這麼多的物資。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第一個接納匈奴人的農戶很快就出現了,這樣一生二,二生三,接納匈奴人的農戶就慢慢多了起來。

比較出乎我預料的是,整個過程也不過是一個月而已。

其實,這套政策實行的時候還是遇到了一些阻礙的,最大的阻礙便是來自朝廷。

不論是哪個時代,地方官員都是沒權利加重或是減輕賦稅的,擅自修改如同謀反!小小的地方官若敢隨意修改國家稅法,那還有沒有王法了?

尉遲未明卻這樣回答我。

“放心,這就交給我好了,先不說並州天高皇帝遠,就說匈奴這個隱患被解決的事情,也是大功一件。最關鍵的是,你別忘了,西河郡的郡守並不是我啊。”

尉遲未明說著,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

我恍然,這家夥原來是打這個主意呢!怪不得他之前不殺掉郡守,原來是要讓西河郡守來頂這個鍋!

到時候功勞是尉遲未明的,責罰卻是郡守的,以他老爹在朝廷中的人脈,幫他理順這些事情還是綽綽有餘的!

另一個阻礙便是匈奴人和當地農戶之間起的衝突了,讓兩個互為世仇的民族在一起生活,不起衝突那是不可能的,但解決起來卻不是那麼麻煩,無非是蘿卜加大棒,先安撫後施壓罷了,這是尉遲未明最擅長的事情,我不必多說,他自然會辦妥。

我長出一口氣,西河郡的事情解決了,我離開的日子也快要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