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阿敏的傳令兵在第二天晌午氣喘籲籲趕到鎮江的時候,安費揚古的尋探也到了阿敏的大營。
當阿敏看到安費揚古派的來人的時候,就明白了,自己第一次派出去的信使在中間一定遭遇了不測。
不過阿敏倒是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什麼警覺,因為在這兵荒馬亂的,流寇遍地,失去一兩撥信使也是常事,好在自己的信使已經派出去了,不過是耽擱了兩天的時間。
不過在這個什麼事情都是慢節奏的年代,耽誤一天兩天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對阿敏來說,不過是晚兩天得到了勝利,對於他的敵手來說,不過是讓對方,那個毛文龍多活了兩三天罷了。
要說這個毛文龍還真是一個心大的人,也可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去監視他們行動的夜不收回來報告,毛文龍竟然就在那個林畔逡巡不去,似乎是在整編部隊,看那樣子好像還要反攻。”
夜不收說是要反攻,阿敏當時被氣樂了,你毛龍當自己是什麼東西?真的以為就小挫了我一下,你立刻就變得天下無敵了嗎?
本來依照李永芳的意思,派出一些小股部隊去騷擾試探一下,看看這一次毛文龍到底來了多少援軍,到底這個援軍是誰?因為夜不收不敢太過靠近,所以回報的也就語焉不詳,靠上去試探一下是有必要的。
但是阿敏卻否決了這個提議,倒不是阿敏變得膽小了,而是他認為沒有必要,因為怕自己的小股騷擾部隊衝過去,太驚嚇了對方,讓對方知難而退,到時候自己就不好辦了。
還有一個情報也讓阿敏變得謹慎起來,那就是據監視毛文龍的夜不收回報,說是就在昨天下午的時候,有一隻毛文龍的一千左右人的隊伍,打著他的義子毛仲明的旗號,向西北去了,目的不詳。
一千人的隊伍向西北去,去幹什麼?難道是毛文龍丟下大隊做個掩護,然後他自己逃跑了嗎?
但好在另一個夜不收稟報,毛文龍的毛字認旗還在敵人的大營裏,雖然敵人也可能是將大旗留下,給自己來一個金蟬脫殼,但也沒見到因為主帥逃走明軍的營地發生混亂,這說明,毛文龍還在大營裏。
那麼這一支一千人的隊伍向西北而去做什麼呢?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阿敏謹慎再謹慎。
最終和李永芳趴在地圖上詳細的研判了一陣之後,得出了一個正確的結論,那就是毛絨派出一支隊伍,去迎接真的從登萊來的援軍了。原因就是在這個位置向西北行進,大約200裏左右路程,就是渤海和鴨綠江的入海口——三岔河,在那裏,有一個大明的小城鎮,有一個簡易的碼頭,可以停靠一支水軍。
如果自己判斷是正確的,那麼當初自己和李永芳上報給皇帝的奏折裏麵推斷的事情,也就成了真。
所以阿敏就更不敢輕舉妄動了,如果自己貿然進攻,正跟毛文龍的軍隊殺得難解難分時候,再給自己來一次裏外夾擊,這事情也就絕對的不好辦了。
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這一次自己出兵朝鮮,是因為朝鮮的官員受到他們國王的默許,而一旦登萊的援軍到了,這就證明大明的官府正式出麵了。而朝鮮作為大明朝的藩屬國,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不行了,就有可能被大明宗主國所壓迫,也要出兵摻合一把,到時候以自己區區2000人馬,去麵對大明和朝鮮的兩國大軍,即便自己再是能征善戰,在地形不熟的情況下,也絕對沒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