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乾重生在甄府,既是幸事又是不幸。
甄府的社會地位為甄乾帶來了諸多的便利,都說朝中有人好做官,甄乾剛剛高中明算、明經兩科,授職就下來了,如果不是因為驚馬失意無法上任,現在恐怕已經是一名下等縣官員,如果三年之後考功上等,也許能調任京城任職,仕途起點不可謂不高。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甄乾真不知道要不要感謝驚嚇馬匹的孟小丫,讓自己再次重生,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命運。
剛到唐代,甄乾還沒有來得及高興,慶祝自己劫後餘生,便聽見世人在傳誦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纏綿愛情。再一留心打聽,安祿山的大名鋪天蓋地襲來,嚇的甄乾差點暈了過去。
唐玄宗、楊貴妃、安祿山、高力士、楊國忠……,那一個名字不是流傳了上千年,不管是罵名也好,讚譽也罷,亂臣賊子、奸佞小人、可歌可泣的愛情纏綿……,這個風雲變幻動蕩的時代其是普通人甄乾可以理解和承受的。
甄乾已經記不起安史之亂是那一年發生的,誰讓自己不是學曆史的呢?無聊到把曆史上的大事件印在腦海裏。
但這一切並不妨礙甄乾對這段曆史的了解,正是安史之亂動蕩後,大唐由盛轉衰一蹶不振,迎來了百年的藩鎮割據,經曆了五代十國的風雲變化,隻要是後世每每談論這段曆史都唏噓不已。
即將生逢亂世,讓甄乾感到大廈將傾風雨欲來的危機感,在這場暴風雨中,自己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螻蟻,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了甄乾不得不麵對的難題。
如果以為自己有先知先覺就可以力挽狂瀾的話,不說癡人說夢,恐怕第一個死的就是自己。
安史之亂起因源於藩鎮崛起。
隨著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間屢次開疆拓土,先後平定遼東、東、西突厥、吐穀渾等地區,使唐朝成為一個國境極為遼闊的國家。同時,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製、鞏固邊防和統理異族,唐玄宗於開元十年便於邊地設十個兵鎮,由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管理。
此等每以數州為一鎮的節度使不單管理軍事,而且因兼領按察使、安撫使、支度使等職而兼管轄區內的行政、財政、人民戶口、土地等大權,這就使得原來為一地之長的州刺史變為其部屬。據《新唐書誌第四十兵》言:“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財賦”。節度使因而雄踞一方,尾大不掉,成為唐政府隱藏的憂患。
軍事上的外重內輕讓安祿山有了可乘之機。
唐初,全國實行府兵製共置634個折衝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唐玄宗開元十年設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軍力日漸強大,漸有淩駕中央之勢。開元十四年時,京師守衛改由彍騎負責。而天寶年間,邊鎮兵力達50萬。而安祿山一人更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地之間地域相連,兵力又於諸鎮之中最強,擁兵20萬,實力強大。相反,中央兵力則不滿8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事局麵,漸漸形成地方反過來威脅中央的危機。
唐玄宗的怠政使奸臣當道、政治腐敗。
開元之治晚期,承平日久,國家無事,唐玄宗喪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寶後,政治愈加腐敗。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安祿山為自保和升官拜楊貴妃為母親。由提倡節儉變為揮金如土,如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他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李林甫是口蜜腹劍的宰相,任內憑著玄宗的信任專權用事達十九年,杜絕言路,排斥忠良。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李林甫出任宰相,隻知搜刮民財,以致群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讓安祿山有機可乘。
是年,暴雨造成嚴重災害,玄宗詢問災情,楊國忠卻拿著大個的粟穗子給玄宗看,說雨大但沒有影響收成。下邊有的官員報告災情,請求救助,他大發雷霆,命令司法機關進行嚴懲。楊國忠能力很差,卻喜歡處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壞事很在行,接受賄賂、拉幫結派等應用自如。
重用胡將致使北方邊陲胡化嚴重。
唐太宗時平定******及契丹各族後,將其內徙至河北一帶,河北於是成為胡人雜居之地。當地胡化甚深,受到的漢文化影響很淺,因此與唐室的中原關係疏離。唐室為了便於統治,倚重能通多種胡語及了解外族民風者。李林甫出任宰相時,為鞏固權位,杜絕邊將入相之路,稱胡人忠勇無異心,建議玄宗用胡人為鎮守邊界的節度使,而且又放任他們擁兵自重。因此安祿山身為胡人等得以取得權力,東北城的鞠仁兵是安祿山部隊中最驍勇勁捷的一支部隊。而安祿山也因兼三大兵鎮獨掌二十萬多兵力使其有叛唐的實力及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