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第一次議會(1 / 2)

“除夕”起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中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擊鼓驅逐邪鬼。這就是“除夕”節令。

除夕號稱“百節之首”,是舊年最後一,因而有“歲暮”“歲除”“除日”“除夜”之稱。又因為除夕也是新年的前一,所以兼具“除舊”與“迎新”的雙重意義。

這是甄乾在五峰列島第一個新年,所以顯得格外的隆重。

新羅國和倭國之間的戰爭還在持續,卻阻擋不住人們過年的喜悅,一大早便開始忙碌起來,“插桃枝”、“貼春書”、“懸春幡”、“畫虎頭”、“書聻字”,好不熱鬧。

這裏的“插桃枝”,是真的從桃樹上摘下新鮮的桃樹枝條,插在家裏門戶之上。

為什麼要插桃枝?盛唐宰相張在《嶽州守歲二首》得很明白:“桃枝堪辟惡”,也就是,桃枝可以辟邪驅鬼。

桃樹是早春植物,是春到來、季節變換的標誌性植物;同時,桃“易植而子繁”,果實多多,是帶給人們豐收的植物,所以還有多子多孫的祝福之意。

傳誇父追日,渴死之後,“其杖化為鄧林”,“鄧林”就是“桃林”。誇父逐日的目的,是追求太陽永生不死的秘密。所以,誇父最後化成桃林,是誇父以另外一種形式獲得了永生。

桃,因此成為吉祥的植物,有了長壽之意,所以,古人生日喜歡壽桃。

還有,“插桃枝”要注意,一定要摘取桃的東南枝、或東南方向的桃枝,才會有避邪驅鬼的作用。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東南方向是向陽的方向,該處桃枝接受日光較多、陽氣更重的緣故。

“貼春書”和後世春聯差不多,又叫“春帖”,用紙製成,上麵有五言或七言絕句,內容一般與過年、春節、春季有關,然後粘貼於門、窗、帳、屏風等處。

“懸春幡”,就是青色旗。唐人認為,服用器物應順時而變,春的色彩應為青色,所以青幡是春的象征。

“畫虎頭”、“書聻字”,為什麼畫虎頭?因為虎吃惡鬼。這種法源自《山海經》:“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裏,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凶魅。”

那為什麼要書“聻”字?正式解釋是,“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畏聻,猶人之畏鬼也。”

書“聻”字,鬼都會害怕,所以也可避邪。

這就算當時的門神了,至於後世人喜歡的秦叔寶和慰遲公門神,這時候還沒有出現呢?

隻不過這些都不是甄乾要做的事情,自己要做的事情便是開會,相當於後世的年終總結會議了,參加的人足有上百人之多,會議室裏根本做不下,隻好在議會大樓的議會廳裏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