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為他生下一個兒子。消息傳出後,全城都在慶祝淨飯王得了孫子,悉達多有了兒子。但悉達多在思考了一夜之後,決定出家修道。他悄悄走過妻子的房間,看見她懷抱著兒子,想走進去看上一眼。

但是,他終於停住了腳步,歎息說:“要修道是多難啊!”終於,他下定決心,拋開妻兒,毅然離開了家。第二天,悉達多走出了國境,在一條河邊拔劍剃掉自己的頭發,做了一個修道者。

老國王不見了兒子,急得要命,派了幾個人出去尋找,終於在森林裏找到了悉達多,但他堅決不肯回家。

此後,悉達多四處周遊尋訪有名的學者學習哲學,又跟隨苦行僧學道。當時印度流行所謂“苦行”,就是要用各種自找苦吃的辦法來求道,比如不吃不睡。悉達多也曾經用過這種修行法,結果弄得精神和體力幾乎衰竭,仍然一無所得。

後來他意識到,隻有身體強壯,才能找到真理。於是,他開始注意鍛煉身體和意誌。

一天,他來到一條小河邊,想洗個澡,把出家後6年來積在身上的汙垢統統洗淨。河邊放牛的小姑娘看到悉達多身心交瘁的樣子,很是擔心,便給他喝了許多牛奶。

悉達多終於恢複了元氣。他走到一棵菩提樹下,盤膝而坐,在那裏閉目沉思,靜修了6年。

在他35歲那年,他終於想通了解脫人間痛苦的道理,創立了佛教。

後來,悉達多就到各地去傳教,招收信徒,希望大家相信他說的一切,並且照著去做。佛教就這樣產生了。作為佛教的創始人,悉達多被他的弟子稱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釋加牟尼的學說和精神感動好許多人,其中也有許多婆羅門和刹帝利種姓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釋加牟尼的的教誨。

老子(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諡曰聃,約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間,《史記》載“楚苦縣厲鄉曲仁裏人”。楚國苦縣厲鄉,即現今的亳州市渦陽縣閘北鄭店。

老子曾擔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圖書典籍,學問淵博,見周王室衰微,棄官西去,至函穀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求他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最終成了隱士,“莫知所終”。

穆罕默德:

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的先知,伊斯蘭教的觀點是:穆罕默德不是伊斯蘭教的創始人,而是正道的複興者,他隻是接受真主的啟示而傳播伊斯蘭教,中國的穆斯林普遍尊稱為穆聖。

伊斯蘭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原詞來自賽拉目,是和平和順從的意思。按傳統的穆斯林傳記他約於570年出生於麥加,632年6月8日逝世於麥地那。穆罕默德(福安)是人類最後一位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