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軟的經濟 火爆的股市
經濟
作者:謝九
4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創下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不過,股市似乎不懼疲軟的經濟數據,上證指數很快就突破了4300點,創下7年來的新高。
一季度的GDP增速雖然勉強守住7%的底線,很多關鍵指標的表現都不及預期,二季度乃至下半年的經濟壓力有增無減。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出口,一季度的“三駕馬車”都相當艱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3.5%,增速比前兩月回落0.4個百分點,創下2001年以來的新低。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依然低迷,基建投資成為穩定投資增速的主力。1~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6%,同樣不及預期,其中3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2%,增速為9年來最低的一個月。一季度的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6.0%,3月份的進出口總額更是同比大幅下降13.5%。除此之外,一季度的工業增加值、鐵路貨運量、社會用電量等關鍵指標的表現都大幅弱於預期,在如此眾多疲軟的數據麵前,一季度GDP能夠守住7%的底線幾乎可算得上奇跡。
經濟越是疲軟,出台刺激性政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對於股市也就意味著利好。
在疲軟的宏觀經濟基本麵背景之下,中國股市和宏觀經濟呈現出蹺蹺板效應,經濟越是疲軟,就越是增強了投資者做多的信心,在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出台之後,滬指上演逼空式上漲,創下7年來的新高。這種看似不合情理的現象,背後隱含的邏輯在於,經濟越是疲軟,出台刺激性政策的可能性就越大,對於股市也就意味著利好。
一季度GDP勉強守住7%的底線之後,以各項關鍵指標惡化的趨勢來看,二季度經濟增長不排除有跌破7%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短期可能有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出台,無論是降息還是降準,在二季度都成為投資者可以期待的事件。3月份的CPI同比上漲1.4%,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一季度的M2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也都低於預期,這都為二季度繼續降息和降準提供了空間。而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房地產和製造業繼續萎靡,基建投資一枝獨秀,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投資規模過快下滑,在近期一係列房地產救市政策之後,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出現明顯回暖,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政府主導的投資規模還會繼續增長,而這將給股市帶來一係列的投資熱點。
長期以來,中國股市在中國經濟體係中處於一種相對邊緣化的地位,從融資的功能來看不及銀行,從拉動經濟增長的功能來看不及房地產。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股市可以被賦予更重要的地位,這將是支撐中國股市上漲的重要原因。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股市的主要使命是為國企脫困,那麼今天的中國股市則將擔負起為中國經濟轉型脫困的重任。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壓力越來越大,釋放中小企業的活力成為中國經濟穩增長和轉型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中國經濟的資源分配體係中,中小企業向來處於弱勢,融資難和融資貴成為長期難以化解的障礙。從去年以來,國務院推出各種手段來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實際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其中的原因在於,我國現有以大銀行為主導的融資體係,注定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無法得到實質性解決,而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改變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體係,轉而大力發展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這就要求中國股市必須是一個長期健康發展的牛市,像過去一熊數年的股市顯然無法承擔這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