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土堡,呂布在自己書房待了半響,抓著幾張布帛急衝衝的向堡內匠作區跑去。
晚飯時刻,一家人圍聚餐桌上吃飯前,黃氏拉著呂布的手問道:“布兒,你今天為什麼急衝衝的要往家跑?是不是腦瓜子裏又鼓搗什麼稀奇玩意?”黃老聽聞也側耳傾聽。
呂布笑著回答:“娘親,我聽說蔡大家家中藏書都是一筆一劃寫在竹簡上的,那麼多藏書要全抄寫完那得花費多少精力眼力啊,在小小的竹簡上寫字課不簡單,要是全部都能抄寫在布帛上那就輕鬆多了。所以我一路上想,要是蔡侯紙上寫字不到處滲墨那就好了,所以我想試試改進蔡侯紙,讓紙張不在那麼粗糙不在有橫七豎八的紋理,讓毛筆書寫在上麵不在四處滲墨。”
眾人聽了俱大驚,蔡邕急說:“小呂布,你可想到具體法子?要是能按你所想把那紙張做出來,那對我大漢的讀書人來說可是天大的喜訊啊。”
想想也是,東漢時代書籍也隻有世家、大商家才有人力財力去抄書藏書,寒門士子常常外出遊學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得到觀看抄錄這些書籍的機會,書籍為文化傳承最重要介體,寒門士子沒書那還從哪裏學來知識?如果紙張能普遍流傳於市麵上,那也就能打破世家對書籍的壟斷地位,讓天下有心向學之人都能更加輕易的獲得書籍來學習知識。
呂布恭謹回答:“回蔡大家,想法倒是有了,下午已經交給匠作區的工匠們去試驗,到底成不成還要看試驗結果。”
蔡邕羨慕得對賈詡道:“你可收了一個佳徒啊,要是小呂布真能製造出讓毛筆書寫在上門不滲墨的紙張作為他的老師賈詡你可流芳千古了啊。”
賈詡聽著他酸溜溜的語氣,心中偷笑愉悅不已,臉色還是一本正經的道:“蔡大家過譽了,小徒平日就愛胡思亂想,常常有些不著邊際的想法,也不知道這次能否試製成功。”
回想一下,賈詡覺得反正這兩年呂布這小子倒也給了自個安穩富足的日子過,這輩子也就這兩年過得比較舒心安逸,如果呂布能拜蔡邕為師,那他身上就又多了一份保護色彩,自己以後的日子也就能安穩久些。
便接著道:“晚輩身上所學遠比不上蔡大家的學識,如果布兒能得蔡大家厚愛,蔡大家如能屈身為布兒授課,那布兒經學、琴棋書畫等方麵會有更大的進步。”
一邊的呂布聽聞心裏歡喜,因年紀尚小,城府不深,直接表露在了臉上。
黃老聽了,立刻就打蛇順棍上,對蔡邕說:“蔡大家如能屈身教授我這小外孫那是他的福氣,如蔡大家厚愛,老朽願以重金相托。”
蔡邕思索了下,回道:“也罷,我這幾天跟他接觸,對他也頗為喜歡,反正現在因得罪宦官被貶到這邊塞,整日無所事事,倒也有空來授授課。”
黃氏與呂布大喜,雙雙起立給蔡邕深深一禮,黃氏道:“承蒙蔡大家厚愛,我當馬上去備束脩,好讓我小布爾盡快拜師。”說完急衝衝的跑出門外備禮去了。
片刻,黃氏帶著備齊的束脩,吧蔡邕請上廳中主座,神情恭謹的獻上束脩,喚呂布前來磕頭。
呂布規規矩矩的在蔡邕麵前跪下,磕了三個頭:“弟子拜見老師。”
蔡邕心中大為安慰,哈哈大笑道:“好好好,得此佳徒,我心甚慰!”
轉頭對黃老說:“今天聽聞有可能製造出適用於書寫的紙張,為一樂事爾;在此托黃老您得一佳徒,此又為一樂事爾。可真雙喜臨門,今天黃老您這裏酒可得管夠,我要一醉方休。”
黃老哈哈大笑:“我黃家土堡雖小,但酒可不缺,中原販賣到蒙古大草原的酒可是我經營一大物種。”
賈詡也微笑著道:“人生難得遇樂事,用布兒的話說今晚當‘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酒樽空對月’”。哈哈哈哈······
一月後,黃老、賈詡、蔡邕跟著呂布來到匠作區的石灰池,看到池內用石灰水浸泡的野草幾近完全腐爛,呂布吩咐工匠們吧野草撈起來,放到另外一個水池內加清水攪拌,把腐爛的野草在清水中充分分解成細細的纖維,直至整個水池的清水變成含雜野草纖維的渾濁糊糊狀,再用細密的篩子抄撈,然後就是把抄撈起來的纖維層一張張疊在一起,用木板間隔上放重石塊壓出水份,過2時辰後卸石塊用鍘刀切平整,接著就是一張張的分開進行晾曬工藝,直至晚上飯後時間,晾曬出來的紙張還有些濕潤,但紙張已可宣告製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