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笑著道:“投槍據聞是極西大秦國製式武器,比步兵用長槍短許多,長約五尺許(一尺合今24.2cm),用來近程向敵人投射,其攻擊力要比弓箭大許多,但射程也比弓箭要小許多,在極西大秦國中,投槍一般作為弓箭兵近程防禦兵器。我五原郡如今用黑石(煤炭)冶煉,溫度要比中原用炭火冶煉要高得多,冶煉技術大大增強,可在沙模內大量冶煉三棱帶血槽之槍頭,製作出來的投槍子義想想效果會如何。”
太史慈渾身打一哆嗦,心想,如果有如此利器向近身敵人投射,銳利的三棱槍頭啊,別說外族那皮甲了,就算中原製式盔甲都抵擋不住,不管你武藝多麼高強,在數十根投槍射來也隻能是被射成刺蝟,就算蹺幸護住要害位置,但三棱投槍那恐怖的放血速度和難以愈合的傷口也足以讓人失血過多或者傷口感染而死,如今漢朝醫學可是沒殺菌一說,殺菌消毒還要等華佗幾年之後才提出的觀念。
太史慈臉色慘白的說:“奉先,如此狠毒利器,是否有傷天和?”
呂布擺擺手道:“布長居邊塞,了解外族之狼性,對付外族無論用何等方法都不為過,隻要中原其他勢力不來侵犯我五原軍民利益,布亦不會用如此惡毒方式對付,布之心願並不是與中原世家大族去爭奪,乃征伐外族和開疆拓土也。仁義是對仁義之人講究的,對外族擄掠成性之人與之講仁義那不就是與對牛彈琴嗎?子義可聽說過農夫與蛇之故事?”隨即呂布把農夫與蛇的故事跟太史慈述說一遍。
接著道:“如今大漢儒家學術提倡百姓以德報怨,可此乃斷章取義爾,原話是:‘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外族每隔一段時間就入侵我大漢邊界燒殺搶掠一番,我等甚為邊軍就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外族對我凶狠我亦以其待之。”
太史慈聽完,點點頭認同呂布言論,心中不忍之心盡去,反而對使用投槍殺傷外敵產生了隱隱衝動。來道匠作區找來大匠,呂布用筆把投槍形狀畫出,並且把三棱槍頭和三棱箭頭局部圖紙詳細畫出並一一講解,大匠在幫太史慈等人打造兵器之時做過三棱形狀,看道圖紙聽呂布講解完當即拍胸脯說道:“公子請放心,三棱形狀我匠作區冶煉部製作過,有經驗,公子交代之事不難,吾這就交代下去。”剛準備掉頭就去安排工作,扭頭對呂布說:“兵器保密措施吾明白,公子放心。”呂布見狀,宛然一笑,如今保密措施已深入匠作區所有工匠心中,不用自己交代匠人都自覺懂得緊繃保密這根弦,呂布滿意的點點頭示意大匠可以去安排工作了。
呂布對太史慈道:“我青年近衛軍十日後外出拉練,目標是大草原上的範夫人城以西,那裏我五原郡騎兵尚未涉及過,據說那裏是南匈奴、鮮卑和馬賊三股勢力混雜之地,正好以剿匪名義檢驗我青年近衛軍戰鬥力。子義這幾天抓緊在長城內牧區招收兵員,到時子義可隨我外出長城,在受降城以西,外城外麵我五原郡治下還有大片牧區,那裏的牧民常年與匈奴、鮮卑爭奪草原,雖然有我騎兵幫忙,但和長城內牧區的牧民想比還是更加適合從軍。”
太史慈驚喜道:“現今在長城內牧區招收到的牧民子義已經覺得是天生騎兵,比中原能招收到的兵員已經好上許多,想不到長城以外牧區牧民更好,子義然已有些迫不及待了。”試想,誰不希望自己麾下更勇猛?
呂布笑嗬嗬的道:“我五原郡直接麵對的是習慣草原開闊地作戰的大批騎兵,多年以前就有計劃的擴大自己控製的牧區,培養更多以後適合應征騎兵的兵員,我五原郡主力兵種就是騎兵,與中原主力麵對的形勢不一樣。長城之外我五原郡治下,每隔十裏就修建一座小棱堡,平時牧民晚上放牧歸來就進入棱堡居住,白天外出放牧,如果不是靠這一座座小棱堡穩步向大草原深處推進,在大草原之上放養多少牲畜都是外族眼中的菜,如此長期麵對外族威脅之下的牧民,當然是騎兵兵員上好來源之地,如今長城外受降城方圓五十裏都是在我受降城騎兵絕對控製之下,那裏牧民足有三四十萬,子義汝鷹騎軍兵源非常充足,就怕子義隨我外出之時挑花眼,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