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治下縣以下的行政單為有鄉、亭、裏,大體是百戶為一裏,十裏為一亭,十亭為一鄉。鄉的長官為秩、嗇夫,令有遊徼掌治安、鄉佐收稅、三老掌教化;亭設亭長主管治安,令有亭侯、亭卒;裏的長官為裏魁。鄉、亭、裏的官員一般由郡、縣等上級機關任免。
縣的長官為縣令或縣長,級別從千石至三百石不等。下設屬官有:丞一人,管理文書、倉獄;縣尉一至二人,管理治安;主簿、功曹、掾、史,均與官類似;三老,掌教化。縣的長官由五原任命,但州郡也可以過問縣的人事,縣長官或丞、尉出缺又無合適人選的,上級機關可派出屬官或另行任命他人代理。縣長官的行政事務,受郡府的監督,每年年終要向郡長官彙報功作(上計),聽侯考核。
攜大勝以及繳獲豐厚財物之勢,此次五原科舉比第一屆‘公務員’考核更引人矚目,特別是在第一屆‘公務員’考核中不問出身,隻憑才學公正、公開、透明的考核中取仕,讓五原治下所有百姓以及新遷徙而來自問有幾分才學之士子踴躍不已,就連新劃歸五原治下的並州南部上黨郡、上郡、太原郡三郡以及相鄰的冀州代郡、中山國、真定國、常山郡、魏郡、河內郡等寒門士子聞訊亦紛紛前來應考。當然其中不和諧的聲音亦有,新歸版圖的並州南部世家大族見五原郡如此取仕,實為斷絕了世家大族掌控官帽子的根基,當然發動了全部世家大族抵製此番應考,但在五原邊軍強大的震懾力以及關東聯軍各路諸侯與五原達成默契情況下,隻不過是發發牢騷罷了,並未引起多大風波。再說,五原治下在黃家堡印刷的邊塞周報的輿論引導下,五原治下之黎民從茶館、飯館中亦逐漸開啟民智,懂得那些輿論切合自身利益,在基數龐大的寒門百姓支持下,世家大族所倡導的輿論在五原治下並不怎麼吃香。
陳宮捉放曹之後,為了躲避董卓把持朝廷追殺,在‘五原有活路’口號下跟隨流民來到五原,這位以天下為己任頗有抱負的忠義之士,在五原治下親眼目睹了和如今大漢各州亂象完全不同的祥和安康的黎民生活,覺得平北將軍呂良治下不失為如今大漢一方淨土。
得知呂良兼任並州刺史,下轄勢力範圍擴充至整個並州,急需人才治理新添勢力範圍,並且采取了公開、公正、透明的考核科舉取仕,對自身才學頗有自信的陳宮心動了,能夠親曆親為的為大漢黎民做些事情不正是自己心中所願嗎,心動之下陳宮報名參與了五原科舉考核。
數百士子在黃家堡邊塞書院緊張進行了三天考核,在主考官蔡邕、賈詡以及顧雍監考下分別通過筆試、口試以及麵試三關,陳公台分數名列第一,取得了五原第二屆‘公務員’考核科舉‘狀元’,一舉打破了邊塞書院結業士子對五原科考壟斷地位。三位主考官詫異下仔細詢問,方知陳宮是原大漢中牟縣令,因捉放曹操被董卓把持朝廷通緝而跟隨流民舉家遷至五原郡。詳談深入了解之下,三位主考官對陳宮的足智多謀、忠義剛直頗為讚賞,同時亦有縣令任職經曆,是如今五原急需人才,隨即三人聯名向平北將軍兼並州刺史呂良隆重推薦陳宮。
呂布得知陳宮突然在自己老爹治下參與科考取仕,心中不由感歎宿命安排,欣喜下參與了呂良在黃家堡隆重召見陳宮宴會。
筵席之後,黃家堡議事大廳內,各人落座,呂良感慨的道:“我乃一屆武夫,邊軍出身,這些年來在五原兢兢業業為我大漢恪守並州北部防線,幸得各位大才相助,方得治下如此盛況,老天眷顧,今又得一大才陳公台前來我治下出仕相助,實乃我呂家之福、我五原治下全體軍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