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戰後(1 / 2)

賈詡道:“出征之前,布兒就與老夫說過,南匈奴遠河套牧區被我並入治下後,迫於生存壓力肯定會過渡放牧這片草原,老夫前幾天特別帶著隨從親衛在方圓三十裏內察看,的確有出現草原過渡放牧的狀況,一些草地泥土已經表露,加上此地秋冬季節風大幹冷,要是長此下去,這邊草原很有可能會出現布兒所說的沙化,既然這片土地已經納入我五原治下,我等還需在政務官員挑選中慎重,得挑選一位懂得合理安排農牧,合理使用草原的方可,這片草原隻有發源與白於山的洛水上遊和東麵的延河、清澗河等數支黃河支流,河水並不豐沛,一旦草原毀壞了很難恢複。”

這片草原為後世的陝北黃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相對比較平緩。在後世其北部為風沙區,南部是丘陵溝壑區,經過50年來的建設,陝北防護林體係、生態農業、沙漠綠洲等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畜牧業較為發達,煤、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現今漢末時期,這片區域尚未因過渡放牧風沙化,還是一片綠草茵茵,除了水源不豐沛外還算適合畜牧業。

“這片草原上難以承載如此人口生存和持續發展,南匈奴重新規劃統治後,還需遷徙一部到範夫人城以南大草原上,那片草原現今還是人煙稀少,以前是馬匪們的天下,經過駐紮範夫人城遠布兒近衛軍出身的梁金梁鬆柏軍多年撫剿並用,已經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另外據說兩湖牧區經過這些年相對平穩的生活環境,人口增長很快,如有小部落資源依附並入我五原治下,亦可遷至此片草原放牧生活。”

呂良皺州眉頭,道:“我乃一屆武夫,本對政事不熟,這些年來都是先生和戲誌才、程昱等大才為我治理政務,文和先生親自察看之後確有其事,那就理應重視,當今我五原治下擅長農牧業的隻有鄭渾,已為朔方郡郡守,為我五原治理水草豐沛的河套牧區,是我五原重要產糧產馬區,不可輕易調離,如何挑選政務主管還須先生與戲誌才等人協商決定。”

賈詡點頭,深知呂良自從上任五原郡守得到戲誌才協助打理政務之後,呂良就把自己並不擅長的政務一股腦的全放權給戲誌才全權打理,與呂良協商軍務尚可,討論政務那就十足找錯人了。當初在九原縣身為縣令之時政務亦是悉數聽從呂布爺爺呂浩留下的師爺幕僚建議打理的。不過呂良作為五原勢力現今明確的‘一號’,有些事情還是必須告知呂良。

賈詡道:“這片草原屬於半幹旱區,但在洛水與延河之間,夏季多雨水草茂盛,可為本區域重點農牧業基地,這片土地的治所老夫建議就設置在此地,築城建堡為我五原治下又一馬場。草原南部與關中平原隔著群山,不利於關中勢力侵犯,隻需駐紮數量不多軍隊即可確保平安,駐軍老夫建議主力為騎軍,當地征一部郡兵協助巡捕治理治安即可。”

說到駐軍,呂良提起了些許興趣,點頭讚同道:“此番南征可留下兩千狐騎和以前騎射為骨幹,補充兩千新招薑族新兵駐紮五千騎軍,派遣工匠和建設兵團築城建堡後遷徙數萬漢人流民至此農墾,在當中招收兩千郡兵護衛治所,暫設一縣管轄,雖然地域大了寫,等日後開發之後再升級為郡。”

賈詡點頭讚同,遷徙漢人充實新納入治下之地是必要的,可不能讓匈奴單純一個外族長期占據一地,每個地方漢人占據人口比例必須占大多數為主體民族方有利於統治。

兩人接著商議匈奴這些人口如何遷徙分化,賈詡道:“匈奴必須打散分布到各地,主要安置在範夫人城以南草原牧區、受降城治下和這片草原上,零散分布下去之後,匈奴族與其他各族混居一地,經過多年的漢化之後,想必可以同化著二十萬匈奴人。幾萬俘虜因與我漢軍作戰,造成了我漢軍損傷,必須以布兒所述的‘勞改恕罪’,分布到各大小煤礦給我五原挖煤去,按照其罪輕重分別量刑服勞役年限。”

呂良頷首,道:“好,如何處理就勞煩文和先生與戲誌才、程昱等人協商了。”

數日之後,匈奴各部首領與左右賢王在返回各部做通工作後,前來大營拜見呂良,彙報各自返回部落後的工作成績,以爭取呂良授權售賣五原出產物品權利大小。

聽完各自彙報後,呂良微笑著道:“各位辛苦了,連日來往返奔波,終於取得了南匈奴上下一致,服從五原重新規劃安置。此片草原軍事文和先生已經實地考察,已有過渡放牧跡象,足以證明這片草原難以承擔南匈奴族持續發展所需,南匈奴一部遷徙至範夫人城以南草原和受降城治下廣闊草原實為必然。既然南匈奴為我五原治下之民,我五原就有義務為其謀發展,具體遷徙計劃就由文和先生與各位一同返回五原郡與政務總管戲誌才等人協商之後放能確定下來。”

賈詡道:“多謝各位盡心配合,各位的行商權益還需各位親自到五原郡黃家堡進行協商,在此見不到具體實物,我大軍亦無商業管理官員隨軍,所以勞煩各位妥善安置各族,不日隨我漢軍一部北返五原。明日我漢薑聯軍即將進駐各部,以防有異心之輩趁我主帥北返挑起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