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沒有超市時,許多人包括我在內並不清楚防損員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隻依稀記得是站在防盜門口查驗顧客購物小票的。後來,企業改成了百貨加超市的經營模式,我被分到了防損區,經曆了防損區從無到有,到成熟,再到消失的過程。我才知道,防損員的工作並不隻是驗票蓋章那麼簡單。
防損員每天要比其他員工早到單位一個小時,給高檔商品和快銷品加貼軟磁和硬磁,也就是給桶裝奶粉和酒類套防盜磁扣,給化妝品和食品貼防盜簽。貼軟簽必須得細心,緊跟條形碼,不能將產品介紹遮蓋住。剛開始很少有人認識防盜軟簽,命中率比較高。後來,防盜軟簽不再神秘,偷拿商品的人會避開有防盜軟簽的商品,或者趁人不備將其撕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大家經過討論,決定把軟簽貼得再隱秘一些,將商品說明書小心翼翼地揭開一半,貼上軟簽後再輕輕撫平說明書,這樣從外表根本看不出來貼了軟簽。無法揭開說明書的商品,就將軟簽貼到瓶蓋最裏層,偷拿商品的人即使將包裝盒丟棄,也無濟於事。防損員是嚴格按照防損的工作流程進行操作的,特別是貼軟簽,隻能是防損員親自貼,不允許其他人貼。
防損區屬於後勤部門,對超市負有監管責任,但是不能產生利潤。正是因為不能產生利潤,又兼之每天站在防盜門口看似比較清閑,所以每有新一輪中管或主管上任,第一把火肯定是要燒防損區。做其他工作大家看不見,那就軍訓吧。於是每天早上在繁華的街道上,你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有一幫老男人老女人隨著口令稍息,立正,向左看齊,向前看,向右轉,向後轉,正步走,跑步等等。有人轉錯了方向,惹得圍觀的路人一陣嬉笑。過上十天半個月,請高管來檢查,軍訓結束。沒過上幾天,該盤點了,結果出來後,短款超出了規定的千分率,領導一生氣,“防損員每天早上來了以後先出去跑三公裏,身體鍛煉好了才能做好防損工作。”雖然短款超出規定的千分率的原因很多,但是防損區是防止損失的區域,責無旁貸地要負責任。這樣的跑步是沒有期限的,大家穿著工服,排著整齊的隊伍邊跑步邊喊口號。跑上一段距離,有人掉隊了,跟在隊伍後麵快步走,再後來,變成悠閑地溜達了。
三公裏完成,溜達著進了商場,排好隊,拿出歌詞練歌。每周五部門開會,進入正題之前先要各個區域進行風采展示,風采展示是唱歌。這是借鑒了野外拓展訓練的形式,一個區域為一個隊,有隊名,隊呼,隊歌。隊名隊呼是固定的,隊歌每星期都要換。以防損區為例,開會的時候,中管在台上大聲問,“哪個區域先來?”防損區第一個回答“我們!”得到允許後,主管或領班亮開嗓門問“我們的隊名是——”防損員齊聲回答“金盾隊!”又問“我們的隊呼是——”答“金盾金盾,熱血鑄就!金盾金盾,超市衛士!”然後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做個剪刀狀,“耶——”再問“我們的隊歌是——”“精忠報國”,一個隊員起了個頭,大家一起唱。到了下一個星期,隊歌就變成了“梔子花開”。再下一個星期,就是“霸王別姬”了。應該承認,因著周五的晨會,我們學了不少歌,唱了不少歌。流行歌曲,經典歌曲。有些歌以前我們根本沒聽過,主管和領班都能搜出來。也難怪,六個區域,六首歌,不能撞歌,不能重複,真難為了找歌的人。
這個時候,給商品上防盜簽的事已全部交給了廠家促銷員,至於促銷員怎樣貼,貼沒貼,已不是防損區所能管得了的。
練完歌,防損員三兩個人一組,巡查超市的各個角落,避免有商品藏匿其中。主要檢查贈品有無贈品貼。按照規定,贈品必須得貼贈品貼,有些促銷員撒懶,贈品上印有“非賣品”或“贈品”就不想再花錢買商場的贈品貼,遇到這樣的情況,贈品一律沒收,促銷員到防損區主管那裏交完罰款才能領回贈品。再就是檢查有沒有自用品帶入超市。超市的貨品上萬種,囊括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而且各個商場經銷的商品都是一樣的。就以“康師傅”綠茶為例,遍布這個城市的大小超市及私人小商店。在食品區飲料貨架櫃子裏發現了半瓶“康師傅”綠茶,那麼這瓶綠茶來自哪裏,誰能說得清?即便有其他超市的購物票,又能證明什麼?焉知不是用其他超市的購物票來購買本超市的飲料?在百貨區衛生用品貨架櫃子裏發現了一包打開的“安樂”衛生巾,又說明了什麼?瓜田李下不脫鞋,怎麼連一點忌諱避嫌都沒有?或者在某一處貨架下發現了許多“金帝”巧克力的空盒子,實物到哪裏去了?再或者在這一個區域的貨架後麵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裏發現了另一個區域的商品,如果是顧客不要的孤兒商品,顧客會順手放下,不會刻意藏到某一個角落裏。這許多的疑點,都需要防損員用一根高度警覺的神經去分析去判斷。俗話說,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超市開業伊始,培訓老師給我們講課時說內盜大於外盜。許多專門研究超市損耗的學者也普遍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內盜占損耗的70%,外盜占30%。有人會說,僅一瓶飲料,一包衛生巾,幾盒巧克力,就敢說內盜大於外盜?當然,這隻是內盜中的小巫。
按照防損工作的規定,防損區必須是淩駕於其他任何一個區域的區域,防損員可以抽查財務賬目,抽查庫房商品。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隻是在盤點時防損區抽出幾個人協助收貨區盤點。盤點出現了大額短款,分析短款原因,上級領導才決定要查賬。雖然現在是微機錄入,但操作的還是人,小數點前移一位或後退一位,多一個零或少一個零,意義就是天壤之別。以一位中管為組長的查賬小組在不公開中進行查賬,果然發現了漏洞。店慶特價商品中,“海飛絲”洗發水實收貨品一百件,結款時卻按一千件結的。“雨潤”火腿腸結款的機製單上是五十件,而實際隻收了五件貨品。
商場裏沒有秘密,稍有個風吹草動就人盡皆知。雖然領導沒有將此事公之於眾,還是激起了眾怒,特別是防損員。每一次盤點短款,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防損員。防損員一個月的工資都賠進去了還不夠,下個月接著賠。不僅如此,防損員還要承受來自各個區域的壓力。防損員聯名給中層管理者寫了封信,要求將此事通報,如果商場不想讓司法部門介入也行,但必須讓收貨區的那個人退回多結的錢款,重新核算短款金額,重新分配賠款額。
周五的晨會,風采展示後,一位副職中管分析著一周的工作,說到防損工作的時候,聲色俱厲起來。這位中管說,通不通報此事,是商場領導的事情,防損員不要想著拿報案來威脅商場,讓不讓那人退回多結的錢款,也不是防損員該管的事,至於重新核算短款金額,想都不要想。這位中管停了停,又說,如果有哪位防損員認為賠錢多了,可以走人,現在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晨會結束,防損區三十六個成員辭職了三十個,這就是轟動商場的防損員集體辭職事件,由此帶動的,是整個超市的一個連鎖辭職。這是商場沒有想到的,更是那位副職中管沒有想到的。商場領導憂心忡忡地視察著超市的工作,碰見來辦手續的員工,就要挽留。雖說人有的是,但畢竟不是熟練工,要想掌握防損工作的整套流程,至少需要三個月。順便說一下,我也辭了,一個星期後又回來了。最後商場讓了步,留下來的防損員第二個月的賠款抹去了。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商業是同錢、物打交道的,總會讓一些人有不好的想法。
有那麼兩三個人,每次到超市來都要選很多的商品,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們每次都是固定在一個收銀員處交款,那個收銀員到哪個台子,他們就到哪個台子去交款。那個收銀員休息,他們就不來逛超市。如此反複多次,引起一位細心的防損員的注意。但是防損員既不能詢問,也不能驗票,因為已經取消了驗票製度,又不能貿然向領導反映,現在隻是懷疑,並沒有真憑實據。於是幾個人悄悄一商量,派一個和消防監控室關係好的防損員偷偷去調看監控錄像。結果顯示,那個收銀員在掃那幾個人的商品時,每輛購物車上的商品有三分之二都是在虛掃。證據確鑿,幾個人聯合起來向防損區主管彙報此事,隻是隱瞞了去調看監控錄像一事。防損主管去監控室調看監控錄像後,向中管彙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