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茅山道觀(1 / 2)

古界揚州境內有一座山嶺被稱為“茅山”,它位於揚州城西南方一千公裏處的偏遠山脈之中,因茅山道觀而得此名。

茅山道觀傳承至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但是道觀內的道士數量始終沒有超過十指之數,認真說來這個位於普通人生活州域的道觀曾經也是修士門派中的一個大派。

它的前身正是上古三大道教之一的上清教。但是,現在的茅山道觀遠沒有了曾經的輝煌和實力。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上清教落魄至隱於揚州境內呢?追根揭底還是因為那次上古四大凶獸的暴動。

當年那一戰,上清教第八代道君掌教“李玄川”為封印饕鬄凶獸,犧牲了自己的性命將其鎮壓於傳教至寶“七星印”中,並封印在了一個嬰兒體內,而後終於平息了妖魔的暴動。

當時的佛門和道教宗派都有大能修士受傷,可也隻有上清教損失了大能者的性命。那一戰過後,受傷的大能修士們就進入了閉關養傷的階段,各自宗派的事務都交給了年輕一輩修士打理。

此後百年內,上清教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大能修士,曾經的至強道教便逐漸走向了沒落之路。又過了百年,上清教愈發勢弱,從而導致一些修士門派覬覦其修煉資源和傳教至寶“七星印”的主意。

樹倒猴孫散的例子並不少見,上清教落魄之後,教內的大多數道士紛紛轉投其它門派,隻有極少數的幾個人堅守其中。

而後又因一些特殊原因,上清教第九代道君掌教“李天河”不得不帶著餘下的十多名道童離開教址,將上清教改名為茅山道觀隱居於揚州境內。

時過境遷,茅山道觀發展至今也就剩下了六人而已。從三百多年前起,茅山道士們便依靠在揚州境內捉鬼趕屍以獲得錢財,這些道士們自給自足,雖說生活不太富裕,但也能勉強糊口。

當代茅山掌門是一個叫李無為的老頭,他的坐下共有五名道童,分別是大師兄李不凡、二師兄李不恥、三師兄李不知、四師兄李不懂、五師弟李不壞。

這五個師兄弟據李無為所說,全是揚州境內孤苦無依的孤兒們,從小被他撿上山來撫養長大,自然是都隨了他的姓氏。關於茅山道觀的由來,李無為從未對這五人提及過,也沒有必要告訴他們。

此時正值七月,天氣十分炎熱,師徒六人剛去趙家莊做了一筆法事,賺取了一筆不小的收入,李無為滿臉笑意的領著五個徒弟回到了道觀。

茅山道觀說起來是一座道觀,可其實就是青磚砌成的一所四合院罷了,主殿供奉著上清祖師“靈寶道君”雕像,主殿旁是一間麵積較大的客房,這裏是負責接待往來賓客的地方,挨著客房的三間小瓦屋就是師徒幾人睡覺的地方,另外還有一間黃土石搭建的廚房位於四合院東南角落。

李無為是茅山道觀第十一代掌門,原本他不姓李,不過因上清教掌教們流傳下來的規矩才改姓為上清祖師爺的姓氏,這個老家夥平時都穿著一身黃色陳舊道袍,長的其貌不揚,酒糟鼻子塌在臉上十分顯眼,走起路來也是搖頭擺尾的,十分不正經。

要不說有其師必有其徒呢,其坐下的五個道童除了大師兄之外也是各種奇葩。

大師兄李不凡年齡最長,今年正好十九歲,其餘幾個師兄弟歲數上都比他小上幾歲,他的模樣還算好些,不僅人張的英俊,氣質也最為儒雅,並且其修行天賦算是五個師兄弟中最為佼楚的。

可下麵的幾個就真是奇葩中的奇葩了!二師兄李不恥細胳膊細腿的,長相十分之娘!芊芊柳眉時而蹙起時而落下,一副人間人憐的哀怨模樣,一個十七歲的男人能有如此娘樣,放在整個古界都是少見至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