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月二十五號,距離新書上已有半個月了。
突然想說點什麼,便隨意寫寫吧。
我直到初中結束都不知道有金庸這個人,隻是特別特別的喜歡看些武打劇。小時候能找到的書也多是些三國演義,趙匡胤演義等等,每次放學回到家便囫圇吞棗而又津津有味的讀,也別有一番滋味。
接觸武俠是高一時,高中也是我第一次脫離農村到城裏生活。平時宿舍聊天時忽然覺得自己太無知了,他們說起哪個哪個明星,或是什麼NBA了之類的,我都一竅不知。也是那個時候各種亂七八糟的信心開始朝我湧來,現在看來,我確實夠晚熟的。現在初中的小孩子都知道把女朋友往家裏帶了。
不知道新概念作文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反正我高一那會正火著呢。我的語文老師,一個挺漂亮的女人,經常布置我們寫作文,要求不限,那意思就是鼓勵創新。然後有一次我就把無字天書、外星人、楊過等串聯起來寫了篇小說交了上去,沒想到受到老師的大力表揚,還要求當眾朗讀。
課後班裏那位胖胖的班長晃悠著過來,敲著我的桌子說:“你看過幾本武俠啊,就亂寫。”說完揚長而去。我一直搞不懂他說這句話什麼意思,現在想想,他或許隻是想到我的位置處站站,引起我同桌女孩的注意罷了。可是當時我卻不知,覺得這胖子怎麼這麼看不起人啊,放了學便往校門口不遠的書店徑直跑去。
現在還清晰記得,借回來的第一本書是《神雕俠侶》,從此我忙碌的高中生活開始了。上課時,吃飯時,熄燈後,反正隨時隨地手裏都會拿著本武俠書,那時對金庸的崇拜真的就如黃河之水泛濫。
現在想想也挺感動的,由於我上的是重點高中,管理比較嚴格,晚上隻能舉著微弱的手電趴在被窩裏偷偷的看。哎,感人啊。
我上高一時應該是2002年,現在都說那是網絡小說發展的黃金時期,可我那個時候還沉迷在傳統武俠中。那時流行的四大武俠作者,金、古、梁、溫。讀完金庸,梁羽生和溫瑞安的作品我怎麼都看不下去,其實直到現在也是。有時我跟別人提起我喜歡武俠,對方也欣喜說,我也是我也是,我讀過500多部作品,你呢。
每到這時,我就慚愧,傳統武俠我就看金庸和古龍的,而且古龍前期和一部分中期的作品我還沒讀過,加起來也不過40多本書。
每個人觀點都不同,我也不會勉強自己去看那些不喜歡的作品,畢竟看小說是種享受,而不是任務。
談談古龍吧。
第一次看古龍的作品是《蕭十一郎》,當時覺得,哎呀,這人寫書怎麼能這樣呢,說什麼也看不下去。後來無意中借到《歡樂英雄》,現在還記得很清楚,當時正上數學課,而我在下麵看書笑的把凳子都歪倒了。對古龍也漸漸癡迷起來,了解古龍的身世後,讀著他的作品更是有種特殊的感覺。
金庸與古龍,我也說不出來更喜歡哪一個多一些。不論是講文筆,情節還是對人物性格豐滿度的塑造,古龍都難以與金庸比肩。可是就是有無數的古龍迷像我一樣從心底喜歡著他。
或許隻是一種情吧,創作已化為古龍生命的一部分,作品中的人物已不僅僅隻是虛構,而是附著古龍的影子。當作品中滲透著一個人的生命,又怎能不動人心弦呢。
創作對於古龍,遠比酒和女人更重要,就如同俠客手中的刀,**眼中的錢,浪子心中的家。可能古龍自己都已分不清楚他到底是生活在現實,還是生活在筆下的世界吧。
當金庸封筆、古龍逝世後,中國武俠盛況的下跌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窮則變,變則通,網絡新興武俠的到來成了一個必然的趨勢。仙魔神怪網遊科幻,各種小說題材的出現發展,相信你們比我更清楚。
對於這些網絡YY小說,無論喜歡不喜歡,它們已經成了主流。天馬行空的想象,暢快淋漓的情節,萬人膜拜的成就,這些無不吸引著大批的讀者,隻是作品的生命力短暫了一些。
大學這幾年,陸陸續續也看了不少此類的作品,紫川、邊荒傳說、誅仙、斬風等等,確實都是非常精彩。
先寫到這,晚上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