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曆史機遇 打造文學強省
前沿訪談
作者:雷小毅
編者按:作家協會是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係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黨賦予作協的使命和職責決定了作協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創作方向。陝西省作家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以來的五年多時間中,省作協黨組和主席團積極組織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刻領會把握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省第十一次、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積極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文學創作,深刻認識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文學創作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過程中所起的時代號角和思想燈塔的作用與影響。近日,我刊記者有幸采訪了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蔣惠莉。
本刊記者(以下簡稱“記者”):您好,蔣書記,感謝您接受我刊采訪!您是位地地道道的西安人,從事文化工作多年,相信對陝西有很深厚的感情,請您談談從事文化工作的感受。
蔣書記:陝西一直是我國的文化大省,曆史悠久、文化底蘊及及其深厚,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人,我一直為此感到無比的驕傲。能在這樣一片有著豐富文化積澱的土地上從事文化工作,我很欣慰。陝西近年來在文化建設上麵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對於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不僅要學習繼承,同時也要發展創新傳承下去 。陝西文化要想長期的發展下去,光靠老祖宗的基業是不行的,要圍繞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戰略部署,這是所有文化工作者的機遇,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製改革,創新文化管理體製,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實現文化建設跨越式發展,不斷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滿足人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記者:陝西省作家協會自成立以來,始終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在團結作家隊伍、培養文學人才、繁榮文學創作、傳播我國優秀文化等方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推出了一批富有藝術魅力的優秀作品,湧現了一批深受讀者喜愛、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優秀作家。您作為陝西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您認為我省的作家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蔣書記:文學是藝術的母體。我省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承傳陝西文學優良傳統,與時俱進、與人民同行,積極投身火熱的現實生活,著力反映時代風貌,創作出大量既弘揚民族精神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偉大時代精神又關注個體心靈世界的優秀作品,全省文學創作呈現出活躍繁榮的全新氣象,用文學這種語言藝術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進程。
記者:文學作品的創作可以說是一種個體勞動,那麼,省作協在加強文學創作隊伍建設方麵采取了哪些措施?
蔣書記:在隊伍建設方麵,一是采取專業作家隊伍與簽約作家隊伍相結合的方式。2007年省作協首批簽約了14位作家,2010年,省作協改變單一簽約小說作者的做法,將詩歌、散文兩種文體融入簽約之中,第二屆簽約作家擴充為56人。幾年來,省作協文學院簽約作家勤奮學習,努力創作,出版發表了一批思想性和藝術性上乘的作品。二是加強文學批評。省作協大力倡導、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學理論研討活動,十分重視通過理論研討提升作家創作。五年來,與創作繁榮景象相呼應,我省文學批評及文學思想理論研究,在思想學術研究層麵和對當下最新文學實踐的解讀方麵同步推進,表現得異常活躍與繁榮。特別是我省老一輩批評家群體秉持文學良知,以嚴肅的學術品格,包容的學術胸襟,圓融的學術眼光,繼續擔綱我省理論批評知識生產和思想建設的堅強後盾。一大批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藝術判斷力的中青年文學評論家,以敏銳的問題意識、多元的學養涵彙,前沿的學術視野,對我省重要作家作品及新人新作跟蹤研究、及時評論,營造了陝西文學健康、和諧、向上和充滿生機的特殊氛圍。如,2008年,為推動文學批評理論建設和長篇小說創作,聯合多所知名高校舉辦了“首屆全國當代文學批評期刊建設與當代文學走向學術研討會”,全國30多位學術期刊主編參加了此次會議。五年期間,先後為全省100餘名作家和業餘作者召開了作品研討會,營造了陝西文學創作與批評雙翼齊飛的可喜局麵。三是組織作家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在人民群眾的創造實踐中汲取營養,熱切關注時代,反映人民心聲,這也是陝西文學的優良傳統。五年來,省作協加大力度,跟蹤管理,點麵結合,重點突破,積極探索作家深入生活的新形式,精心組織各種文學活動,為廣大作家深入生活創造條件,搭建平台。(1)實施作家掛職製度。協同上級組織精心篩選,安排有實力的中青年作家如高建群、冷夢、馮積岐、吳克敬、方英文、張豔茜、姚逸仙、楊瑩等人分別在西安、寶雞、榆林、安康及高新區、滻灞生態產業區、文化產業基地和高校掛職深入生活,以掛職為契機,量身定做大體量的文學作品。(2)實施作家定點深入生活製度。先後安排一批作家分別到岐山縣、神木縣、西藏等地體驗生活。(3)定期組織作家到各地、各行業及經濟建設前沿采風。五年來,先後組織了22次重大主題采風活動。與省文聯聯合舉辦了“第二屆抒寫西部文藝采風——金秋洛川果鄉行”和“第三屆抒寫西部文藝采風——走進關中、天水經濟區”活動,組織數百位作家深入陝西經濟社會發展一線,感受和解讀陝西加快建設西部強省的重大實踐,反映陝西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絢麗多彩的新風貌;配合改革開放30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和建黨90周年,舉辦“走近紅色歲月”、“走近新陝西”采風活動。聯係省交通、電力、煤業等大型產業係統和漢中、安康、商洛及漢陰、略陽、彬縣、長武、合陽、永壽、旬邑、楊淩、黃陵等單位和市縣區,舉辦具有行業特色和區域文化特色的采風活動。五年來,我省作家采風活動足跡遍布陝西十一地市,形成了近二百萬字采風成果,出版了采風專著5部,文學專刊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