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國報業受賄現象原因淺析(1 / 3)

法國報業受賄現象原因淺析

傳媒與法

作者:朱靜

摘 要:法國新聞史源遠流長,新聞傳播事業是其複雜的曆史環境的一個側麵寫照。受曆史環境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法國報刊業有著區別於其他國家新聞業的顯著特點,即報業受賄現象嚴重,甚至到了普遍的程度。文章將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可能出現的矛盾及其解決方法進行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法國報刊業;受賄;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029-02

法國報業的受賄現象是法國新聞史上一個重要特點,同時也是法國報業區別於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其當時所處的環境密不可分。本文將呈現這種現象並試圖尋找現象背後的原因,探討受賄現象與新聞輿論監督功能之間的矛盾及解決方法。

一、法國報業受賄現象的表現

法國報業普遍接受賄賂。有的是直接的經濟賄賂,有的較為含蓄,名義是津貼。賄賂來源也很廣泛:有法國政府、法國政黨,還有是來自外國政府。

(一)接受本國賄賂

法國報業大量接受本國政府和資本家的賄賂。“1880年到1914年,法國政府每年都有一筆用於津貼報紙的秘密開支。一戰後,法國政府將報紙津貼正視列入預算中,如1933年的預算為7100萬法郎,合132萬美金。其中外交部的宣傳費就有33萬法郎,內政部,商業部,殖民部,教育部,藝術部也有大量宣傳經費。內政部以津貼地方報為主,殖民部則津貼殖民地報紙,其他部局的津貼均給予與本身主管行業有關的報紙。”這種秘密津貼其實是過去新聞業政治化的變相繼續。各類名目的津貼構成了一張無形的新聞過濾網,濾去了對政府的反對和非議,使報紙“第四等級”的功能及監督政府的權利徒有虛名。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對報刊業給予直接或間接的資金援助。

直接資助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對低廣告收入的全國性日報及地方日報的資助;

2.對報刊發行的鐵路運輸和記者使用電話通信的資助;

3.對報刊遞送和發行的資助。

間接資助的方式有:

1.對報刊訂購法新社稿件和使用郵政發行的資助;

2.減免報刊企業部分稅收;

3.對報刊業籌集投資資金的特殊優惠製度;

4.對新聞紙實行全國統一固定價格。

據1997年統計,法國政府對報刊出版業的直接資助為2.489億法郎,間接資助為24.7億法郎。

(二)接受外國賄賂

法國報紙也常成為他國政府賄賂的主要對象。“如1904年到1908年,俄國向法國貸款之際,所有法國報紙都接受了一筆數額巨大的廣告資金,從而對沙俄陰暗的政治和經濟狀況保持緘默。二戰前夕,德國每年使用2400萬馬克對法國報刊高價行賄,1939~40年這方麵的費用高達1億馬克。方法包括在報紙上大量刊登德國廣告、定期款待親德的法國記者、付費刊登法德友誼的文章,直至直接收買報刊。”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西班牙佛朗哥獨裁政府都曾花費巨額資金賄賂法國報刊。1936年10月,勃魯姆總理注意到法國報業接受外國政府賄賂的陋習,於是要求國會立法,敦促報業徹底改革。但法國報紙直到二戰爆發也未能進行嚴格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