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麵著手清理自己犯案的痕跡,一方麵偷偷向京城遞密件,反咬郡尉蕭將軍一口,指責他平日裏為非作歹,利用兵權搜刮民脂民膏。
監察使那邊得了信息,自然著重關注蕭將軍,一來金寧,就直接住進蕭府方便檢查。
張德玉又得知監察使身邊的主護衛原本出身草莽,為人又貪婪好色,便花重金美人賄賂護衛,請他趁夜殺死監察使後埋屍。
而這名護衛完成任務去郡守府領功時,也被人截殺在了半道,也就是被張德玉滅了口。
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是按失蹤案報京城大理寺,將案件的時間拉長,一步步侵蝕蕭將軍的勢力,待到京城再派人來查案,這邊早已被他布置好。
誰料事與願違,蕭家二公子蕭憶隻花了一天半的功夫,就將李大人的屍身找出,將案子從一般緩急的失蹤案,瞬間改寫成了十萬火急的重大謀殺案。
這樣的情況,他不上報是隱瞞重要情報,上報引來京城的重視,也等於搬石砸腳。
不得已間,張德玉私刻了尚書令沈如晦的印章,偽造了將蕭將軍停職、兵權剝奪的文書。在這一點上,蕭將軍以為張德玉是提前做的準備,倒是高估了他的水平。
但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當朝尚書令沈如晦扮作侍從的模樣跟在監察使身邊,本意是微服體察民情,不料監察使不幸殞命。他不願暴露身份,又要追查真凶,便將計就計的在府上又住了一段日子,但並拿不準凶手到底是哪邊的。
最終揭露真相的卻是張德玉本人,他拿出蓋有沈如晦印章的文書的時候,沈如晦本人可就站在人群中看著。
……
蕭憶講的眉飛色舞,甄琬卻不禁又想到了她與蕭憶在樹林旁爭執時,沈如晦含笑為他們鼓掌的場景。
如果那日甄琬沒有製止蕭憶,如果那時候他們都同意讓環兒去頂罪了,那沈如晦還會向他們表明身份嗎?
甄琬想了想,得出一個結論——不會。
不僅如此,隻怕他們蕭家也要背負上隱瞞罪情的罪名。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張德玉的結局在沈如晦偽裝成侍從踏入府上的第一步起,就已決定了。但蕭家的命運,還是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裏。
……
第二日天還未亮,蕭家全家就齊齊的候在正廳,等待尚書令沈如晦的宣判。
依張德玉的罪名,判他幾個死刑都不為過。但按照《泰律》,死刑,哪怕是普通殺人犯的死刑,都不是地方官能獨自決定的,而需要報京城大理寺三級審批,三級通過才能行刑,即便是皇帝下令也不例外。是以沈如晦來後,並沒有直接宣判張德玉的死亡,而是將他押解京城再做處理。
而對於其他人……
沈如晦坐在首座——這個位置昨日還坐著趾高氣揚的張德玉,今日便換了天——望向下首的蕭將軍。
“蕭鴻才。”他喚道。
“下官在。”蕭將軍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