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往最好的地方去想。比如說看到別人開店賺了錢,就會想著自己開了店也會同樣的大賺特賺,卻沒有考慮到可能出現的風險。張義仁還沒等陳剛把店開起來,就想著對方賺了錢去給他當營銷總監,這話雖然有開玩笑的成分,卻也說出了他心裏暗藏的想法,要是陳剛的店能賺錢,他就準備給陳剛合夥做事兒,不再在優雅工作,受這份窩囊氣。
薑麗聽到張義仁的話,想要開口勸一句,但是看到張義仁一臉興奮的樣子,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一夜無話。
第二天張義仁出門上班的時候,跟薑麗交代,讓她先回去銀豐路那邊。不為別的,倆人這次來住賓館,都沒帶什麼衣服,每天晚上都是在賓館裏把衣服洗一洗,掛在空調下吹一夜,早上還吹不幹,張義仁已經連著兩天都是穿著半幹的衣服出門了,那種感覺太難受了。
薑麗也覺得在這邊呆的有段時間了,有點想念銀豐路那邊的一切,就應了下來,準備上午回銀豐路那邊。
上午照例是推廣部跟廣告公司的幾位大師討論品牌策略調整的問題,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張副總和李小姐也參與了會議。張總昨天去總公司那邊幫著檢修機器去了,今天才忙完回來。李小姐之所以今天也會參加會議,是因為高太的意見,高太認為今天開始討論品牌的具體方案,公司的高層都要參與,給幾位廣告公司的老師共同交流進步。
今天的會議有所不同,昨天一直是幾個大師在那裏忽悠,其他人沒有什麼發言的機會,而今天的議題是把這次品牌調整的一些問題都列了出來,大家集思廣益,都出主意,最後再在這些主意裏麵挑選比較好的融合歸納。這種方法在廣告界叫做頭腦風暴法,是一種很常見的方式。
張義仁還是太年輕,人穩不住氣,又愛表現,這次搞這個頭腦風暴法,能在會議上提出建議的,主要也就是柯梁源和他,其他人偶爾也會有一兩個點子冒出來,但是基本上都不大靠譜。張義仁年輕腦子活,又是廣告學專業出身的,點子一個個往外冒,很快就把柯梁源和幾位大師都給比下去了。
這一次,高太終於注意到了推廣部新來的這個年輕小夥子,她之前覺得張義仁似乎有點不太靠譜,但是今天看張義仁的表現,似乎還挺不錯的,而張總則是兩眼放光的看著張義仁,也不知道腦子裏在想什麼。
柯總監對張義仁的不會事兒有點生氣,這小子這樣出風頭,把自己和推廣部的其他人都襯得像木頭一樣。他注意到了高太的表情,心裏有些焦急,擔心高太會因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你一個推廣總監還不如一個剛進入職場的新人有能力,那公司還要你做什麼?
於是,等到張義仁出了一個看起來不怎麼靠譜的主意之後,柯總監先是開口把張義仁這個不靠譜的主意批評了一番之後,說道:“小張,想問題的時候盡量深刻一些,盡量考慮一下實際,不要用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
柯總監的這番話,一下子就把張義仁之前的奪目表現歸結為年輕人愛表現,愛浮誇,總是天馬行空,出一些不靠譜的主意。而且,這也給其他人傳達了一個信號,柯總監一直沒有怎麼發言,是因為他思考問題的層次要更深刻,更貼合實際。隻要大家這麼想,他剛才這番話的目的就達到了。
果然,高太在聽了柯總監的話之後,也不再像之前那樣頻頻看向張義仁。而張義仁被柯總監這麼一說,也不敢隨便發言了。
但是實際上,頭腦風暴法在實際運用中,就是要天馬行空不靠譜,大家都暢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見和見解,即便是有些意見和見解十分不靠譜,也不能去批評抨擊,因為一些看起來不靠譜的意見,說不定能給其他人帶來一些發散性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