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人?他怎麼了?”張義仁不由得好奇道。

“隔壁村也有一個在海南打工的,他回來比你早兩天,初一到家的,附近都傳遍了。”張淼笑嘻嘻的說道。

一旁的母親已經虎起了臉:“淼淼,這有什麼好笑的,你哥那是身上帶著錢,要不然你哥比他餓的更厲害。”

張淼吐了吐舌頭,附在張義仁的耳邊,把事情跟張義仁講了一遍。其實故事很簡單,隔壁村一個四十多歲的打工者,因為雪災困在了路上,他剛好又沒帶現金,錢都在銀行卡裏,他買不來吃的,在路上餓了一個多星期,那種痛苦可想而知。

這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回到家,他快七十歲的老母親正好坐在堂屋裏,他見了母親,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抱著母親的腿嚎啕大哭。這事兒在附近傳開了,很多人都笑話這男的,說他四十多了還哭成這樣,跟個孩子一樣。

“哥,你說好笑不好笑,他都不嫌羞,四十多個大老爺們還哭鼻子,連我都不如。”張淼笑嘻嘻的說道。

張義仁卻有些笑不出來,也許是因為他也經曆了這番苦難,也許是因為他漸漸的有些懂得了,他真的不覺得那樣子哭有什麼好丟人的。

不過,他並沒有駁妹妹的麵子,伸手在妹妹的鼻子上刮了刮,笑著說道:“喲,好哭鬼長大了,現在不哭了啊?”

“誰是好哭鬼啊!哥你又欺負人。”

張義仁給我講這一段的時候,忽然開口問我道:“你覺得那個男的那麼哭,丟人嗎?”

我仔細想了想,如果是我沒有結婚,兒子沒有出生之前,也許會認為丟人,可是這些年有了孩子,在經曆了他對我無比親密的依賴之後,我才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不管長多大,在父母的眼睛裏永遠都是個孩子,而對孩子來說,不管長到多少歲,父母都是他們心靈最後的港灣,在遭受委屈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去找父母。

《後漢書》曾經有這麼一段,記載的是漢明帝: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明帝夜夢先帝太後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

漢明帝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和陰麗華的兒子,這個四十多歲的皇帝,有一天夢到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夢中的場景,如平生歡,他從夢中醒來,悲傷到無法入睡。

即便是貴為皇帝,即便是已經年近半百,漢明帝劉莊在夢到父母的時候,依然是個孩子,醒來時發現是一場夢,竟然悲傷到無法入睡。

一個在饑餓寒冷中煎熬了一個多星期的中年男人,見到母親時,委屈的抱著母親的腿哭泣,又有什麼好嘲笑的?

張義仁吃過飯,就開始跟母親還有妹妹閑話起來,聊了一會兒之後,他才恍然醒悟,自己那麼久沒跟米婷聯係,應該給手機充上電,跟她說一聲的。等他把手機充上電,剛一開機,短信提示就不停的跳了起來。

除了一些過年群發的祝福短信之外,大多都是米婷發來的,詢問他到了哪裏,有沒有到家。

張義仁心裏感動,看來米婷還是挺關心他的,能有這份心,讓他感覺心裏美滋滋的。

他給米婷打了過去,那邊米婷一接通電話,就問道:“阿仁,不是說好了今年要來我們家嗎?你怎麼那麼久也不打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