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在農村反映的特別明顯,幾乎每家每戶總要出個不爭氣或者愛折騰的親戚,沒事也要給你找出點事情來。

張義仁家就是這樣,他家和兩個姨家關係都很好,可是跟舅家關係卻不行,他舅舅的確是個好人,唯一的毛病就是怕老婆,恰好妗子卻是個嫌貧愛富,又特愛找事情的人,張義仁的父親重病去世後,母親靠著農田的收入根本湊不夠張義仁的大學學費,都是從幾個親戚家轉借。

兩個姨家借錢都是同意的,唯獨去舅舅家借錢,舅舅每次都要躲著妗子,偷偷的把錢拿給張義仁的母親,就這樣,每次妗子還要跟舅舅吵上一架,鬧個十天半月的。所以,後來母親也不怎麼去找舅舅借錢了,都是在兩個姨家借。

即便是這樣,妗子每次過年走親戚遇到,還是要陰陽怪氣的諷刺一番,所以母親才會特意這麼交代。

張義仁滿口應了下來,他也沒多想,他覺得現在他都工作了,人也大了,妗子應該不會再說那些過分的話了,隻是他想得太簡單了,他忘了有句話叫做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張義仁騎著摩托車,帶著妹妹張淼,半個多小時之後,趕到了二姨家,他趕到的時候,二姨正在廚房門口洗菜,見到張義仁和張淼進來,驚喜道:“義仁,你啥時候回來的?初二在你舅家走親戚的時候,你媽還說你沒回來呢。”

“雪災,在路上困了十天,昨天才到家。”張義仁把摩托車停在了院子裏,開始把買來的禮物從摩托車的後貨架上往下搬。

“你媽也真是的,來就來了,讓買那麼多東西幹什麼?”二姨一邊埋怨,一邊說道:“義仁,你困在路上十幾天,沒啥事吧?我們這兒也有困在路上的,回來就住院了。”

“我年輕,身體好著呢,一點事兒都沒。”

東西搬好之後,二姨拉著張義仁和張淼在屋子裏坐下,倒茶之後,開始問起了路上的情形。二姨夫帶著表弟表妹去走他們那邊的親戚了,所以中午隻有二姨一個人在家操持做飯而已。

問完了雪災的事情,二姨自然而然的問起了張義仁工作的情況,張義仁覺得要是把擺攤賺錢的事情說出去,有點像是在炫耀,就隻是說工作還行,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至於幾千,根本就沒提。

二姨也猜測著,大學生剛畢業工作,就算有錢也不會太多,就沒有在這個事情上多做糾纏,她在給張義仁留麵子。

妹妹張淼倒是好幾次想開口說自己哥哥現在可厲害了,一個月能賺上萬元,可是都被張義仁使眼色咽了回去。

等到二姨去倒熱水的時候,張淼不解的問道:“哥,你為什麼不跟二姨說實話?”

“有些事情說出來不合適,再說了,我擺攤做鈴聲生意,根本就不穩定,現在電腦技術發展的那麼快,說不定再過一年,這生意就做不成了,到時候多丟人。”張義仁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