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三百就三百,先把A類客戶的店麵給推廣開了再說。張義仁在心裏告訴自己。
給客戶進行分類劃分,是張義仁年前進入公司後進行的數據統計,鄭州這邊有一些連鎖店生意是很好的,2011年左右,阿利茄汁麵還沒衰落,姐弟倆土豆粉正紅火,這些連鎖品牌的店麵,銷量好的,一個月能銷售果味奶品飲料好幾百件,這些當然是公司需要著重維護的A類客戶。
這世界的本質是一場交易,很多網絡小說裏開篇都是身為一個屌絲如何被人看不起,如何被人鄙視,其實這世界的本質就是這樣,當你沒有能力沒有實力的時候,被鄙視被忽視是很正常的,就比如在商場上,你開的店麵一個月才賣一兩箱飲料,想拿到和人家月銷售額一千箱的店麵同樣的待遇,覺得可能嗎?
其實哪怕是張義仁之前被民哥看重,如果不是他表現出的擔當和能力,民哥憑什麼折節下交你一個小屌絲?還是那句話,做人不要怕被人利用,你最應該害怕的是,你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有。
而張義仁進入公司,讓業務們去統計各個區域店麵的銷量情況,就是為了區分出重點客戶和可培養客戶,至於那些低端客戶,張義仁準備讓他們進行自然銷售,政策的傾斜力度不會特別大。
其實在張義仁的計劃中,區分客戶類型隻是第一步,而接下來對業務的要求才是第二部。
很多的年輕求職者覺得自己工作十分辛苦賣力,卻遲遲得不到晉升,或者業績怎麼就上不去,一直搞不清楚原因,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在於——很多人工作的時候做的都是無用功。
就比如這些業代,他們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的一個毛病是,容易感情用事,不夠理智,不能洞察事物的本質。張義仁觀察過,他們去這些終端餐飲店維護客戶關係的時候,很多人都對那些銷量很好的A類客戶視而不見,或者根本不去維護,反倒是對B類和C類客戶去的特別勤,而且關係也特別親近。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簡單,那些銷量好的A類餐飲店,人家每天都忙得不了(你一個小品牌的飲料人家都能賣那麼好,自己家的主打餐飲如果銷量差,那才有鬼了),而且大部分中國人都有這個毛病,一旦有點錢,就會忍不住趾高氣昂起來。
這些年輕的小業務,去了A類餐飲店,受到的大多是白眼和冷遇,或者是呼來喝去的要他們幫忙,年輕人有幾個受得了這種氣的?人家店家可不管那麼多,人家賣什麼飲料都會很多,都會很賺,你一個小品牌的業務員來店裏,還想得到禮遇,做夢去吧!
而那些B類客戶和C類客戶,因為生意不好,所以平日裏沒那麼忙,再加上也希望多賺錢,就會對這些業務好很多,而且也會跟這些業務稱兄道弟,拉拉關係。
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麵,這些業務很少去或者根本不去那些能夠為公司帶來大額銷量的A類客戶終端店,反倒總喜歡走街串巷的去那些銷量很差的C類客戶終端店,沒事還坐店裏一起抽根煙,聊上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