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書法愛好者(2 / 2)

因為,這幾個折子戲中出場的人物較少,劇情也比較簡單,有比較精彩好看,而另外一邊,魏文明正字他的老婆何清怡,父親魏長根的伴奏下,排練著他的傳統劇目“血淚蕩”,他準備要在五一節這一天,好好地演給鄉親們看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這些隊員們都是不拿工資的,他們都是利用晚上和休息的時間,進行活動的。僅僅是在特別需要的情況下,他們才在白天活動幾天。

因此,也就是村裏給他們適當地補助一點兒誤工。當著,這種工資他們是不可能自己直接拿著的,必須要先交到村裏,村裏再根據他們的需要分配給他們具體數量的消費券。

當然,村裏,都會給社員們發放幾百塊錢的工資,這幾百塊錢就有村民自行支配。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在村裏,村民們用的大道房子家居,煤氣,小到吃穿用,幾乎都是村裏包下了。就連買衣服,吃的,還有兒童們用的玩具。

你要是願意用村裏的消費券,去村裏的商店裏購買這些東西。那就等於是免費了。因此,這每個月,每個人的幾百塊錢。,就是足足有餘的了。

而且,有些人根本就用不了多少。

而在村裏的文化禮堂裏,則又是另一番不同的熱鬧景象。

這裏,一張張的桌子上麵,有一大群人正在這裏揮毫潑墨,他們這些人都是村裏的書法愛好者。年齡最大的,滿頭銀發,七十多歲,年幼的也就隻有十多歲。

一邊,哪一個正在來回走動著,十分熱情的指點著的一個中年男人,就是縣書法家協會的主席,周洪濤。

他們準備子五一節的這幾天時間裏,舉辦一次村書法愛好者作品展覽。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時,隻見周洪濤來到了女書法愛好者,劉建萍的身邊。

“老師。”柳建萍一見,連忙停止自己手上的筆,望著周洪濤笑著叫了一聲。

“嗯,你餓的進步不錯啊。”望著宣紙上那有模有樣的書法,周洪濤笑著說道。

忽然間,周洪濤拿起桌上的另一隻毛筆,微笑著說道:“你看,你這個字的捺就寫的不好看了。缺少了變化和靈動。不應該這樣寫,印刷體和手寫體是有很大區別的。你這個字的兩個捺,寫的幾乎都一樣了。這樣就缺少了變化。你看。”

說著話,周洪濤就用手裏拿著的那一隻毛筆,蘸了一點墨汁,就示範著寫了起來。一邊寫著,一邊說道:“字無雙捺。你看,這個‘送’字,上麵關字上的一捺,在這個時候,就變成了點,實際上,它是一種捺的變化,有時候,我們就叫它反捺。這樣就避免了兩個捺的雷同。往後,碰到這樣的字,都要講其中的幾個捺,或一個捺作變化。”

“謝謝老師的指導。”柳建萍十分感激的笑著說道。

周洪濤也隻是朝著柳建萍笑著點了點頭,然後,他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