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紮實推進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1 / 2)

紮實推進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

執政與行政

作者:盧先福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建設“三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基礎工程。今年5月,中央印發《關於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根據新形勢新任務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應對“四大考驗”、化解“四種危險”的必然要求,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的迫切需要。

為總結、宣傳和推廣各級機關黨組織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經驗做法,推動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紫光閣》雜誌社開展建設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典型案例征集和評選活動,很有意義。據統計,這次共征集到500多個案例,經過幾輪篩選和認真評審,最終評出最佳和優秀案例100個。這些案例,符合征集啟示提出的真實性、創新性、實效性、典型性的要求,事例真實感人,做法有創新亮點,效果比較顯著,經驗有典型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十八大以來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取得成就的一次展示,也是機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實踐活動成果的一次彙報。綜觀這些案例,有以下共同特點:

一是突出機關黨建特點,準確定位服務功能。不同類型的基層黨組織職能不同,承擔的任務不同,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應根據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特點和承擔的職責,找準開展服務、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切實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次獲獎的案例,一是服務功能定位準確。把服務型機關黨組織建設與機關業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發揮好部門的職能作用緊密結合起來,如科技部門做好科技工作,農業部門做好涉農工作,司法部門做好司法工作,稅務部門做好稅務工作,履行好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重要職責,促進本部門本單位各項任務的完成,更好地服務改革和發展。二是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員幹部直接聯係群眾製度,推動機關幹部深入基層、服務基層,創造了許多有效形式。如杭州市的“三走進三服務”、內蒙古的“三到村三到戶”、湖北省的“三聯三促”、安徽省的“機關黨建服務基層年”等主題活動,切實改進服務作風、提高服務能力,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二是堅持群眾需求導向,注重服務實際效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必須堅持群眾需求為導向,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所求來確定服務的內容和方式,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和改進服務。這次評選的案例,都是堅持群眾需要什麼就做什麼,想方設法把服務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而且都有群眾滿意的業績,取得群眾歡迎、群眾受益、群眾認可的實際成效。比如,科技部農村科技開發中心黨支部,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解農民之所憂,堅持思想、載體、行動三貼近,做好科技助農工作;河北省直機關工委確立以關心幫扶為核心理念,以“節日慰問、臨時救治、點題幫扶、重點關愛、主題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清單,建立“群眾點、及時送、重點幫、深入推”工作模式,把服務體現到為幹部職工辦事解困上,把溫暖送到黨員群眾心坎上;湖南常德檢驗檢疫局黨支部急果農之所急,把監管寓於服務之中,通過幫助建立“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幫助當地解決了柑桔出口的難題;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黨支部實行“五下鄉”工作法,主動就審到農村,以減輕當事人的訴累,化解矛盾糾紛,維護農村和諧穩定;青島中韓邊防派出所黨支部通過“開放式”組織生活,聽取群眾意見,助推服務發展,等等。

三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拓展服務內容和形式。“服務”和“服務型”雖一字之差,卻有本質不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黨組織功能定位的轉變,要求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轉變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以服務來統領、落實基層黨組織建設各項任務,在服務中凝聚人心。這次評選的案例,在服務內容、載體、製度、機製等方麵,在強化服務功能、健全組織體係、建設骨幹隊伍、構建服務格局等方麵,都有不少創新舉措。有的是老典型、老先進,但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有新發展,如農業部辦公廳行政審批辦公室、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他們的工作得到了中央領導同誌的肯定,多次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稱號。有的是探索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比較早,如浙江杭州、貴州遵義等,他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和形式,打造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升級版”。有的是在學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加以創新發展。如湖南株洲機關工委“四輪驅動”進社區,就是在學習外地在職黨員進社區經驗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做法,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還有的是在本係統屬於首創,如福建晉江市人民法院的“流動紅色法庭”,河南汝陽縣人民法院的“法官村長”,都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