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領導者的看家本領
人才與知識
作者:韓震
陳雲同誌說過:我們做工作,“首先要學習哲學,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哲學的奧秘何在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說:哲學產生於驚奇感(wonder)。驚奇感通常在兒童身上產生,愛問“為什麼?”等長大以後,他們對很多東西習以為常了,也就沒有驚奇感,不愛問“為什麼”了。兒童有新奇感但理解力有限;成年人有理解力卻容易失去驚奇感。有創造力的人,大學者、大發明家,都是在年齡大了以後仍能保持一顆童心,仍然對問題保持敏感度,仍有好奇心,仍然有問題意識。哲學就是要維持這種好奇心、問題意識。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哲學則是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通過思想總結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時代變遷的脈搏,探索曆史發展的趨勢。哲學本質上不是一種知識體係,而是係統的反思性的批判性思維活動。馬克思說過,自己思想的優點恰恰在於,“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隻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
哲學思維具有係統性、反思性、創新性的品格。所謂係統性思維,就是說哲學不是針對要素、部分而言,而是思考整體性和全局性的問題,是思考要素、部分之間的關係或聯係問題。哲學思考局部的問題時,也是從整體的角度去看問題的;哲學在思考要素的時候,也是從要素間的普遍聯係去看問題的。
所謂反思性思維,就是說哲學的思考不是直接性地就事論事,而是對事物本質及其已有知識觀念的反思。哲學是進行“類”思考的。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中有黃種人、白人、黑人,工種也有許多不同。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考中的工人是被資本剝削的雇傭工人。
所謂創新性思維,就是說在哲學語境中,批判的思維本身指向問題的發現。沒有發現問題就不可能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還指向超越現實的理想空間,用更理想的視角看現在的事物及其對事物的認識,從而試圖讓現實和認識趨向完善。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使現實完善化,不斷地創新、與時俱進。
哲學思維盡管是批判性的,但必須是理性的。哲學思維必須合乎邏輯,遵循科學推理,符合理性思考。當然,哲學思維還是辯證性思維,既然矛盾是普遍的,那麼我們就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既然事物是相互聯係的,那麼我們就必須用普遍聯係的觀點看問題;既然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那麼我們就必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還要求我們通過學哲學掌握底線思維。所謂底線思維,即是在工作中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爭取最大期望值;在生活中,設定自己絕對不能逾越的底線規範,爭取更高尚的價值目標。
哲學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功能
對人的發展而言,哲學具有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理論思維素質,使人變得富有理性精神,使人有堅實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使人能夠進行複雜的思維:作為以邏輯語言為手段而進行理性分析的學問,哲學可以讓人變得言行更有條理,思維更加縝密;作為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哲學以批判性思維為己任,思索現實及其局限性,使人們的眼睛不斷投向更加理想的境界,促進人們獨立思考,提升人們的思想創造力和實踐創新能力;作為一種整體世界觀的學問,哲學思維的全局性和係統性讓人具備某種宏大視野,能夠在思考任何具體問題時也關照全局及整體,有利於培育人們的戰略思考能力;作為提倡辯證思維的唯物辯證法,哲學可以幫助人們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生活中把握基本方向和立場,同時又能夠全麵考慮問題,保持頭腦的靈活性;作為根本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哲學不僅為人類尋找發展方向,也為每個人的生存、生活、發展提供安身立命的根本,促使人們憧憬理想,讓人們在生活中充滿希望且樂觀向上;作為民族文化的內在靈魂,哲學能夠以最凝練的方式提升人們的人文素質,讓人精神豐富且心靈通達;作為在思想中把握了的時代,哲學曆史觀能夠幫助人們通曉曆史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有了規律性的認識,人們就往往具備科學而堅定的信念、理智而堅毅的品格;作為愛智慧的思維活動,哲學的本意起自愛智慧,它可以幫助你追求智慧,既勇於進取又豁達大度。哲學引導你仰望星空,走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