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是個闖禍的家夥,瞞著我,將我生病的事情告訴了母親。
3、靜心
2008年,我生了一場心病。
2013年,我的身體生病了。
不同的是,2008年那場心病,我的心理情況極度糟糕,不堪一擊;而2013年,我的心理卻更加強大。
因為我知道,我存在的意義。
有些人,他們不能失去我。
父母需要我奉養,家庭需要我照顧。
有時候會想,如果人生是一場夢,多好,就這麼隨便一睡,就過去了。
但遺憾的是,人生偏偏不是一場夢。
我們有我們的責任,有我們的義務。
現在回憶這段時光,隻是想告訴那些和我一樣為了事業或熱愛之事而奮鬥的小孩,記得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因為這對你很重要。
健康,對於我們很重要。
而我們,對於自己的父母家人,是無可替代的唯一。
熬夜、無序、混亂的生活習慣,如同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靜靜地跟在你身後,伺機而動,在你最脆弱的一刻,給你致命一擊。
我也知道,現在我說的這些,對於太過年輕的你們而言,可能並不在意。
大約再過若幹年,當你們成熟到不再看一個叫樂小米的寫手的書時,或許,你們會有與我一樣的感受。
我寫完“涼生”係列的大結局之後,會好好給自己放個長假,調養身體。
我們再見的時候,已經是在《鳳凰台上鳳凰遊》或者《蒼耳2》出版的時候了。
挖下的坑,我會如約填滿,然後靜心去生活,去感知,構思和創作新的作品。我想,是這樣。
4、拖稿
拖稿,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候卻不得不拖。
我寫“涼生”係列大結局的時候,感受非常明顯。
年輕時最初的想法,隨著年紀漸長,必然會有所改變,許多當時的堅持變成現在的不讚成。比如,那些極端的愛與恨。可是,最初定下的基調,又不能不沿承。於是,一麵默默批判著自己年輕時的不成熟,一麵苦惱著無法將之推翻——因為筆下的主角們都有了自己的性格和人生,又是這些年來讀者已經默認了的基調,作者再刻意去橫加幹涉,這不公平。
所以,我非常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快些好,當然,自己也不要這麼散漫,改掉拖稿的習慣,寫一些全新的故事,讓你們看到我的成長。
2005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開篇。
2006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1》出版。(十四萬字)
2007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2》出版。(十五萬字)
2011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3》出版。(十七萬字)
2013年,《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4》出版。(上篇“彩雲散”;下篇“明月歸”)終極完結。(已超過三十萬字,字數仍在增加中)
……
或許,如果,假如,我的生命有八十年,那麼這部作品就占據了我人生的十分之一。雖然,它不是完美的,不是成熟的。
即便,我竭盡全力,希望自己喜歡,讀者滿意,大概仍做不到盡善盡美。
我隻是煙火之中,一個喜歡寫點兒小文字的小女人。
養著一隻叫樂奔兒的金毛和一隻叫七喜的獵狐梗,喜歡充滿煙火氣息的食品,有點兒小矯情,有點兒小俗氣,卻也希望自己有點兒小小的不同。
傷心了大哭,開心了大笑。
因為一個男人,不抽煙,不文身,不聲色犬馬,會喝少許的酒。
安於平淡,快樂就好。
很開心,我的這段八年時光,有幸被你們收藏。
亦渴望,永遠被收藏。
嗨,米飯,我是樂小米。
從2005年,就出現在你們生活裏的那個,樂小米。
你們或許已散落天涯,獨自一人默默行走在無邊無際的塵世之中,或許身邊有了他,甚至有了自己的小孩。
年輕過。懵懂過。慷慨激昂過。肆意張揚過。
當一切歸於平淡和庸碌,平安健康,永遠是最大的幸福。
祝福你們在每一段時光裏,都有自己的小幸福。
樂小米
2013年7月26日夜於青島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