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修煉、境界傳說(1 / 3)

這一篇是歸納修煉設定的文章,比較枯燥,如果諸君不喜歡看設定的話,請跳過。

修煉的開始,是養性培元。

養性境界分為四階,首先第一階是靜心。先靜下心來,將一切思緒概念憂慮計謀全部拋掉。隻留一個專心,仔細的開始審視自己,一寸一寸,一分一毫,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一直到此時入定為止。

這個回憶的過程中,要心無雜念,隻有一個念頭,就是審視,仿佛這一刻自己是一個彌留的老人,將人生經曆都回顧了一遍,然後,就像要掙脫蛹繭的蠶蛾,化蝶飛去。

這時候,養性第二階開始了,寧神。我們便在那種仿佛就要化蝶飛去的感覺中,定下心神,開始仔細觀察自己身體內的血脈經絡五髒六腑的運行。通過剛才的內省法,已經對自己身體的每一寸經脈,每一條血脈都留了心思關注,這靜心分神之後,多少會讓感覺有點恍惚,這寧神,就是讓他保持這種清醒的感覺。

血脈流動,經脈運轉,氣血在內省法的觀察下,突然變得如同洶湧咆哮的大江大河。怦怦心跳聲,如同天邊的雷聲,血液流動的嘩嘩聲,就像奔湧河水,經脈運行的嘶嘶聲,恰似遊走清風。

神思寧,氣脈行,血脈理,靈光現。

養性的第三階,淡泊,便自然而起。淡泊心誌,血氣平和,丹田若虛,元氣始生。

那洶湧奔湧的血氣和狂嘯流竄的經脈,必須通過一種冷靜的控製,約束那股自洪荒時代以來,就一直在生命中傳承流淌的野性。這股野性,也就是身體吸納天地靈氣之後聚集的能量,就如水加熱會沸騰一樣,償使能量不受約束,完全憑野性發揮,那就隻不過能發揮一些最原始的蠻力而已。

到了“丹田若虛,元氣始生”的時候,養性的第四階,也就是這個境界的目的,就順理成章的出來了,守貞,歸元。

氣納於丹田,神化於陽血,靈滋於心陰。從血脈和經脈中分離出來的元氣神氣和靈氣,分別歸納與丹田心脈陽血與心陰中,為下一境界培元做好基礎。

這就是修煉的第一重境界養性,所在的第一重天中皇天,便是凡間的統稱。萬物生靈盡生育在中皇天,接下來的第二重境界培元,就能將修煉的生靈提升到第二重天初明天。

所謂初明天,便是道理初步明了之意,通過養性,生靈初步明了的生命的道理,開始約束野性,在靈魂的理性上,按道理做事。

培元境界,分為兩階,一為初築,二為小拱。

所謂初築,就是修築丹田草廬,乃是用吐納法,服氣導氣,主動牽引歸納於丹田的元氣遊走於四肢百骸,通過同類相聚之理,將血脈和經脈中新吸納的靈氣分離出來,再次帶回到丹田心血之中。

所謂小拱,就是托出一片心神空間,乃是用定神法,辟除雜念,將分離血脈靈氣時帶來的精神恍惚感給鎮壓下去,以免失了心智,錯入邪路。

培元過程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需要細水長流,日積月累。

培元之後,便是築基期修為。修煉者也將從初明天提升到第三重清明天。

築基期分為兩重境界,一為心眼境界,二為慧根境界。

心眼境界,乃第三重天清明天所在,清明天的意義,便是心中有了明辨是非的準繩,遇事清明,不再懵懂不知了。而心眼,乃是“多聞廣目”,說白了,就是要多聽多看多問,盡可能多的去探索世界,了解道理,懂得事物的來龍去脈。知道多了,對世界也就熟悉了,就會按照經驗和邏輯去推理,心中也就明白那些必然或者偶然發生的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心眼。

有了心眼,也就完成了心眼境界的修煉,也就是種下了慧根之種。

有了慧根之種,修煉者便提升到了第四重天玄胎天。

玄胎天,乃是玄門孕胎之意,標誌著修煉者,真正開始步入修煉之門了。心眼這枚慧根靈種,就要開始萌發了。慧根境界,乃是丹田元氣形成之機。培元境界所凝聚的丹田元氣和陽血心陰的神靈之氣,就要通過這個慧根轉化為靈神真元,成為修煉者最最基本的修為成果。

而這慧根,則是從心眼這顆靈種慢慢培育而來。

心眼是經驗和知識的結晶,是日積月累的成果,慧根則是心眼的萌發,更是辛勤灌溉的收獲。心眼能通過經驗和邏輯去判斷事物的來龍去脈,而慧根則能靈通惠達,瞬間明了是非和道理。或許,我們可以將他稱為悟性,這悟性的高低,就是慧根的品階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