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泓在靈虹城整兵十天,一來讓常羊妖兵們更好的掌握靈石火槍,二來,他也是要借此整肅軍紀,約束一下這東拚七湊起來的五十萬大軍。
什麼,怎麼會有五十萬了。剛剛不還是隻有二十萬嗎?
沒錯,靈虹城投降才兩天,各地湧來的軍隊居然到達了五十萬的一個驚人數字。不過五十萬大軍中,契泓的嫡係部隊實在是太少太少,僅僅隻有第三第四第十三第十五兵團,二萬二千四百人。
其餘四十七萬人,都是因為響應契泓討伐隗方道宗而來的義勇軍。(說的好聽就是義勇軍,說的難聽,就是針對隗方道宗的各路反賊。)
契泓要把這些人都串起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的確要費一番心思。這個難度,就像當初華盛頓在統領十三個殖民地民兵組成的大陸軍一樣困難。既然華盛頓能做到,契泓肯定也能做到。
首先,他召集各路義勇軍的將領參加軍事會議,要求他們尊自己為王。
什麼王,遼國王嗎?不,是亞丁王嗎?也不是,契泓現在要當整個東方大陸的皇帝。
不過他可不想讓國號再叫亞丁,既然自己在東方大陸的封地是大元鄉,就叫大元帝國。定下國號之後,定國都為靈虹城,原來的大元鄉建立城邑,設為陪都,月鹿山穀的天元村,也建造城邑,為月鹿山穀郡的郡城。同時,定下自己的疆域,為原亞丁國三十三郡外加月鹿山穀郡遼國六郡霧島郡梁岩島郡白羽島郡青川原紅丘陵海西草原黑羊部領金貓部領及安龢走廊安熙河流域諸城邦。
契泓這個詔告一出,那就等於告訴天下,遼國六地,他是要遲早拿回去的。
然後在會議上,他要求各地迅速建立行政專署和三吏製度,領主隻負責軍事管理,征募三吏由契泓直接委派。同時,要求各地建立陪審團製度,設立司法所,進行司法鎮壓,契泓定期派出提刑官查核各地司法案件。各地應在三個月內建立商棧交易所城門司驛站公學校所義倉,開展貿易,治理民生。也就是說,契泓把他在遼國搞的一套,在東部十郡改進之後,全部都推行到亞丁國這裏來了。這一整套行政製度,被契泓合並稱為參政院製度。
反正國號大元和紅白聖衣會都跟史書符合了,那製度名稱也抄襲史書好了,省的想得太多,費腦筋。
此外,契泓還在新設立的義倉管理工作中,增加了救助流浪者和介紹工作的職責。
燕城商盟和太陽郡王對契泓的這一套雷厲風行的做法,充滿了畏懼。不過現在也不隻是畏懼而已,他們也找到一些無傷大雅的事情來學習,比如提刑官製度,比如義倉製度,還比如商棧和城門司的開關貿易製度。
其實,學了這些也就夠了。
十天後,八月二十五日,契泓再次要求全軍將士向他發誓效忠,隨後發布三條軍令:“家有雙親而獨子者,歸。家有喪親守孝期內者,歸。家有兄弟而雙親臥病者,歸。家有妻子妊娠待產者,歸。家有幼兒未滿周歲者,歸。家有妻室臥病者,歸。家有兄弟殘疾者,歸。”
這個命令,簡稱七歸令,就是讓符合以上七個條件的士兵,立刻回家,發給盤纏。契泓的心思很清楚,家中有事的人,用心必然不足,精神必然不集中,戰鬥力必然要弱,陣亡犧牲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契泓要的是一支沒有後顧之憂的軍隊,而不是拚湊起來的雜牌軍。
這七歸令一精簡,五十萬大軍就剩下四十萬了,但是留下士兵也好,回家的士兵也好,他們心中,紛紛種下了仰慕契泓的種子。
隨後,八月二十六日,契泓頒布詔書,定下百官品階。
殷仲為司徒,馗銘何尰為司馬,一品,相當於左右丞相。
宮麒麟為王府內史,澹台玄素為王府內丞,從一品,相當於左右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