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盛若的絕殺(1 / 2)

光明關離星港有五百裏路,說是門戶,還不如說是一個中轉站。光明關外三百裏是平原郡主城廣都城,這個城是南下聖光湖潞城的重要樞紐,也是汝郡之西最大的戰略要地。

如果契泓再把光明關這個門戶關上,那麼星港就徹底隔絕了與外鎮諸侯之間的聯係。

契泓要這麼做嗎?

不,五百裏,太遠了,沒必要去關這個門,留一個門,讓敵人感覺有條生路,就不會困獸猶鬥,做個魚死網破的掙紮。同時也為神庭聯邦後續的宮廷內鬥埋下一個陷阱,如果新任玉秀山郡王和褒郡王不盡快組織軍隊,從廣都城進軍光明關,來星港護駕,他倆到底安得什麼心,會讓神庭聯邦朝廷上下猜測。到那時候,就有他倆洗脫不了的罪名。

說白了,契泓這次進攻神庭聯邦,還是沒有想到要徹底滅了神庭聯邦,隻是想再要一個城下之盟。

但是城下之盟這種東西,不是說敵我雙方都會乖乖遵守的。八年前,神庭聯邦突然背叛契泓,宣布要攻打薛思泰汗國,隨後就發兵攻取遼國,就是一個好例子。城下之盟不過是一個約束的借口,要讓這個盟約有效,你就要給對方的宮廷布置陷阱,讓他們內鬥。這樣一來,神庭聯邦內鬥多一天不止,城下之盟就能多一天得到保證。

所以,光明關是個陷阱,褒郡王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不來,作為神庭聯邦的選帝侯之一,無疑就有擁兵自重玩寇弄權,甚至圖謀不軌的嫌疑。來了,契泓可是等著你送上門來,吃掉長途奔襲疲憊不堪的大軍。然後攻破星港,那就是褒郡王殉國,其他選帝侯玩寇自重圖謀不軌的節奏。

反正怎麼著,都夠你神庭聯邦朝廷內訌不止,過個三年五年,亂的不成樣子之後,契泓再一點一點的滅掉神庭聯邦,順理成章的以八大選帝侯之一的身份,君臨神庭聯邦。

這麼玩,才是玩政治。

但是,老天可沒有對契泓這麼好,他又一次折騰了契泓。真所謂人算不如天算。

天昭六年六月初一,皇帝盛若下詔,傳位與遼國鎮守蒼田郡王丁桓若,自殺於安思殿。這個消息,對於契泓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

“朕無德才,忝有天下,群臣戮力,眾將拚死,終於恢複聯邦半壁,一雪北庭失地之恥。然而開釁敵寇,兵窮糧絕,實乃朕一人之罪也。元寇凶暴,戰術詭詐,敵眾我寡,強弱難抗,星港已危,回天無力。遺命按戰時選帝法,由蒼田郡王丁桓若即刻登基,戮力全軍,共討外敵。盛若無德,開釁流禍,死有餘辜,以謝天下。欽此。”

這一來,契泓就不是圍著神庭聯邦的皇帝,而是被神庭聯邦皇帝的各路諸侯圍在了一小塊地域裏。

丁盛若,算你狠!

元寇凶暴,戰術詭詐,凶暴你妹啊,詭詐你妹啊。

丁盛若,什麼都比不上你這招自爆來的凶暴詭詐好嗎!

而且,絲毫不提遼國,隻說元寇,說的契泓好像是勾引外敵來入侵母國一樣。啊呸,契泓是來拿回屬於自己的,辛勤治理過的領土,有錯麼?有錯麼?

契泓現在真的是頭痛的要死,好好的大優局勢,被丁盛若這麼一搞,弄成了大劣勢。丁盛若,你狠,真的狠!

契泓頭痛的還不止這些,他還得安慰哭得跟個淚人一樣的櫻若公主。

六月初二,星港全城舉喪,四萬禁軍縞素,誓與契泓決一死戰。這叫哀兵,碰不得。但是就這麼灰溜溜的撤軍,那無疑就虧大了。

但是眼下,若是不撤軍,恐怕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麵。

契泓隻能一麵安慰丁櫻若,一麵心裏咒罵丁盛若,一麵下令各部停止進軍。契泓甚至準備從飛龍港登船離開,從哪來回哪去。這一次作戰,再繼續下去,絕對是毫無意義一場戰爭。

同時,契泓派出殷仲和馗明何尰,讓他們去遼國見神庭聯邦的新皇帝丁桓若,修和,停戰,談判底線是保住長草郡,這樣就可以了。

六月初五,契泓下詔,宣告天下:“朕本無心逼迫神庭,唯圖明辨道理是非,明身份所屬,定貢獻之數,以求歃血訂盟,保安維和。無奈時局錯訛,溝通延誤,忽聞盛若皇帝駕崩,驚如霹靂。朕與皇帝,故交篤好,視若手足,唯因國政,而至齷齪。聞此噩耗,悲不自禁,令三軍縞素致哀,退兵百裏以待修和。”

契泓這是做什麼?他是做給丁櫻若和一幫神庭聯邦故臣看的。說白了,契泓到現在還是不敢將自己與神庭聯邦的關係割離,他始終不想要那“叛國者”的美名。他這一封詔書,說白了,就是小媳婦訴委屈。說自己不過是找皇帝來評評理,想要個正確的地位名份,好給中央上上供,納納稅,沒想到皇帝這麼激動,居然自殺了,連我這個朋友找他說話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皇帝自殺不是我逼的,這賬,你們不能算到我頭上。

這麼做有用嗎?

沒用,也有用。

傻子都知道,契泓軍事強盛,連續攻下飛龍港聖言關天神關神武關,封鎖了吟唱森林月色森林,這哪是來評理啊,這是來逼宮的。所以契泓這番話,誰都不信,至少不會太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