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軍師威武(1 / 3)

丁如意接手練兵之後,軍事部署也做的井井有條。周圍的山水坡穀都定了名字,各處選擇險要修建哨樓工事,分別安排人輪班執勤。

從東麵的隘口開始,隘口如今改名叫做紫雲隘,當然契泓更喜歡叫紫雲關。因為東麵有一片紫芸香地,滿山的紫花和香氣,景色很美。

隘口南麵往西數,一共是九座山峰。

第一個山峰,叫佰人峰,因為這裏比較險要,上一百人就能守住,而且最多也隻能派一百人,地兒真心窄的很,多一個都站不下。

第二個山峰,叫墨峰,因為山石黑如墨,山形如牆一般。

第三個山峰叫做楠秀峰,這裏有一棵非常古老的秀楠樹,峰巒兩側都有古代石牆的基礎,修複一下,有點長城的味道。峰上有一處平台,這裏修了一個駐兵哨樓,派了兩百人駐守。

四五六這三個山峰,分別叫紅樟峰碧霞峰天王峰。天王峰最高,麵積也大,峰頂還有一個天然石台,名為天王頂。

第七個山峰叫臥虎峰,陽光下,山色斑斕,特別像一頭躺著的老虎。

第八個山峰叫溫臣峰,因為山腰石壁上刻著兩個超級大字,溫臣。不知道什麼年頭刻的,更不知道是誰刻的,反正有兩個字,沒落款,更沒有傳說。或許什麼時候有機會,逮著個千年老妖,可以問一下這兩個字的來曆。

第九個山峰叫玉頂峰,峰頂有一塊巨大的玉石。這裏很險,人上不去,隻能在山腰處修建哨樓,剛好和下麵的隘口呼應。

玉頂峰下的隘口,就是整個山穀的西北口子,叫三門關。因為山路在這裏分開左中右三條,繞過三個小石山,進入穀內。而這個隘口,其實往西是有古道的,古道雖然盤曲回旋,但是寬能通車,而且石頭鋪底,似乎是古代修築的通商大路。

古道分往西和往東兩頭,東麵隻剩小半截石碑,寫著“道育”兩字。西麵的石碑完好,上書兩排字“伯緹寨西道”,“通途入天音”。這麼看來,東邊本來應該是“伯緹寨東道”和“通途入航育。”

說明航育城在伯緹小可汗的時代就有了,而陸終城可能還沒建。不然,石碑上肯定寫著“通途入陸終”,因為陸終在天音城的東麵,從伯緹山過去,肯定要經過陸終。

隘口的北麵開始往東數,還有八座山峰。

第一個山峰,叫鬆城峰,山上除了石頭,就是鬆樹,鬆樹就像是衛兵似的,站滿了山峰上下。這裏也修了哨樓,地勢險峻,極難進攻。

第二第三個山峰,叫做甘露峰和玄武峰,甘露峰頂上有一個天然石盤,被大夥兒稱為神仙盤,每當月朔,石盤上就會結滿露珠,就是傳說中的甘露。玄武峰麼,因為它長得像隻烏龜啊。

四五六這三個山峰,叫做筆架峰雪洞峰斷劍峰。筆架峰,不解釋了。雪洞峰是因為山頂有個窟窿,到了春末夏初,裏麵還有不化的積雪。斷劍峰也不解釋了。

第七個山峰,叫做天馬峰,山頂下的懸崖絕壁上,刻畫著一匹騰雲的駿馬,好吧,這也是需要問千年老妖的事情。

第八個山峰,叫做紫雲峰,這裏已經是紫雲關的北麵了。

介紹完山峰,還得說下山坡和台地,最中央伯緹古寨所在的台地,叫做金燕台。契泓也不知道這名字怎麼來的,反正靈犀的地圖上有標注。

北麵的山穀和斷崖,就是童子白骨崖。

南邊的山坡一直連到天王峰下,稱為金堤坡。

金堤坡東麵的溪水叫金泉澗,西麵的溪水叫做玉山澗。

金泉澗往東,最後在墨峰腳下彙成一個星月潭。

星月潭地下應該有溶洞出水,但是具體怎麼走,就不知道了。因為這條水脈已經是暗河,除非掌握了尋靈師的水脈探視技能,不然,暗河的來龍去脈,肯定是搞不清楚的。

玉山澗往西要經過翠竹崗和白羊坡,才蜿蜒流進三座小石山的山道裏麵,並形成兩道小瀑布,最後衝出三門關,往北彙入伯緹川。

三座小石山從南到北被命名為蒼號孟魚淮仲,玉山澗正是在淮仲山和孟魚山之間,流了出去。

剩下一些林子啊,小坡啊,就不囉嗦了,不然,成地圖冊附注了。

丁如意練兵可不僅僅是在校場操練這麼簡單。而是將部隊分成兩組,一組派駐到各處哨所,另一組就由她帶著,到處偷襲。

定大師創立的“守備操練耕作三輪班製”沒有廢掉,大家還是三班輪換,隻是守備班的人多,來守,操練班的人由丁如意帶著來攻。

守的人沒發現攻的人來偷襲,不囉嗦,被偷襲的打十軍棍。

攻的人在多少距離之外被守的的人發現,一樣,十軍棍。

好家夥,這一下所有輪班當兵的一片怨聲。

“哎呀,又輪到我了,又要被打軍棍了。”

“那還不是一樣,大家都是輪班的,你打了,我也打了。”

“還讓不讓人安生了,誰吃空了天天來偷襲啊。”

“每天這麼搞,這是非要打人幾棍她才能睡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