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心態修煉課——擁有陽光心態,享受美好人生(4)(1 / 3)

這種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的本質,不僅在人的身上有體現,在動物身上就更明顯了。非洲生活著一種動物,它們一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可以自動變換身上的顏色,通過顏色的變化來傳遞語言等信息,它們就是變色龍。其實變色龍的皮膚顏色發生變化是生物的本能屬性,是一種純動物性的趨利避害行為。

課堂收獲

人的本質就是動物,所以動物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人也會有,當然也有趨利避害的本質。但是人又是在社會中成長起來的,趨利避害的本質就要區別與純動物的本質。在人的身上,趨利避害是一種價值觀的表現,這個本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使得人類從思維上發生變化,從精神領域統治行為動作,一個人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會做什麼樣的事情。三觀的正確對人類的行為有指導作用,要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控製正確的情緒,才能夠指導實踐活動。

以將來為導向活在當下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哈佛格言

根據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吉伯特以及柯林沃斯的研究表明,人隻有活在當下才是最快樂的。他們認為,人有46.9%的時間是在胡思亂想中度過的,在這個時間段裏,人是最不快樂的。而這種不快樂和擔心往往是來自未來。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一個普通的人,對他的意識流進行測量的時候,其中出現的思維活動有12%的內容是關於未來的。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每天思考8個小時,其中就必然會有一個小時是關於未來生活的。

出於對這件事情的擔心,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有一位心理學教授毅然辭去了在哈佛大學任教的工作,不遠萬裏來到印度。他來到這裏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來拜見一位大師。古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而佛法是博大精深的,這位教授來到這裏,無非就是追求內心的寧靜,免受“未來生活”的打擾。

冥想術與佛教也很有淵源,練習冥想的時候,人們就會感覺到,想要讓腦袋停止思考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也是這個時候,這位教授意識到,一個小小的修煉術,比他千辛萬苦地想要成為教授還困難,原因不過是克製不住思考未來的想法。但是這位教授還是堅持下去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修煉,他的內心終於平靜了許多,不再過分地擔心和想象未來的生活。想象未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活在當下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以未來為指導,而不是一味地擔心和想象未來的生活。

於是他回到祖國。為了將這種想法傳遞下去,他寫了一本叫作Be Here Now的書。他在書中說:快樂、成就感和智慧的關鍵就是能夠停止對未來過多的思考。

課堂收獲

生活不能沒有向導,就好比去攀登珠穆朗瑪峰,如果是不熟悉的山峰,即便是再有經驗的登山員都不敢貿然前去,一定是找一個有經驗的向導要安全簡單得多。其實生活也是這樣,未來總是未知的,如果隻是想象,一輩子也都是活在想象中,未來也將在想象中度過。可是如果懷揣著美好願景,能夠活在當下,為當下的生活而努力,未來的生活也會隨之改變。

用心體驗生活的細節,感受當下的快樂

我們的生活都被耗費在細節上……簡單,再簡單。

——梭羅(哈佛學子,美國作家、哲學家)

哈佛大學的學子,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他同夫人剛結婚的時候,羅斯福夫人總是謹小慎微,甚至連一個廚師這樣細小的部分都不放過。其實她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個廚師是新來的,糟糕的是他的手藝又不是特別好。她特別擔心廚師的飯菜做得不合羅斯福的口味,而這部分又是她的分內事。廚師做的飯糟糕就表示她的能力不強,這樣就有可能影響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可是她又不好辭退這位廚師,所以她每天都過得憂心忡忡。有一天,她決定要改變一下,於是把廚師找來,給他講了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