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她的一個朋友托人給她帶來了一樣東西,那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罐子,上麵貼著一張紙,寫著:自信罐。她一看就知道是她的好朋友給她想的辦法。打開罐子,發現裏麵裝著滿滿的紙條。她抽開一個,上麵寫著:我欣賞你的能力,你熱情又自信,是一位好母親。她馬上就覺得有什麼東西是不一樣的了,然後她又打開了一個紙條,上麵又寫了一個她的優點。她感覺身上充滿了力量,迫不及待地將這一罐子的紙條都打開了,上麵寫的都是她以前認為自己身上最值得驕傲的閃光點。
突然,她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太傻了,原來自己有這麼多優點。於是,她平靜下來,坐在桌子麵前,攤開一張紙,把自己的優點都記了下來,然後,把它們都裁成一個個的紙條。她覺得自己又是那個自信活潑的人了,沒有什麼事情能夠打敗她了。這就是信念的力量,可以戰勝所有的陰霾。又過了十幾年,她不僅完全恢複了自信,而且已經是一家幼兒園的園長了。
課堂收獲
明白一件事,可能要花上很長時間,可是一旦意識到,就要立即行動。明白信念的力量就是這樣,信念本來就是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能夠體會到它的力量,需要很長的時間,可是,千萬不要忽視信念的建立。建立信念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明確自己的理想和原則,依照這樣的規劃實施,時間長了,才能形成習慣,發揮力量。
在絕望中找到希望
不抱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海倫·凱勒(哈佛學子,美國女作家、教育家)
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他1991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是第一個擔任哈佛法學評論主編的非洲裔美國人,同時,他也是第一位同時擁有黑白血統,而且童年是在亞洲生活的美國總統。可以說,在奧巴馬的身上,有著許多不一樣,又有著許多不平凡。
奧巴馬小的時候,經常為自己的膚色感到苦惱,甚至可以說,陷入了極度痛苦之中,他的家庭也讓他和很多單親孩子一樣,有過一段不幸的經曆。好在他有很好的親人,才使得他沒有走上歧途。奧巴馬因為生活在美國這樣一個有著種族問題的國家,所以黑皮膚的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被人嘲笑,而家境並不富裕的他,走到哪裏又都會被人瞧不起。他做過很多荒唐的事情,同很多的黑人青年一樣,他吸毒、逃學,做了很多壞事。當時的他,對生活並沒有什麼過多的感覺,他唯一的感覺就是絕望。沒有身份地位,沒有奮鬥的方向,沒有不被人恥笑的資本,他小的時候甚至想過用肥皂將自己的皮膚洗白。
可以說,從他成為癮君子的那天起,他就已經生活在了絕望中。但是,他的母親和祖父母並沒有放棄他,他們不願意看見一個絕望的孩子,所以盡力地幫助他。他的祖父給了他很多精神上的引導,而他的母親也盡量給他提供一些好的環境。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是開了竅,突然明白,自己這樣活著真的很沒有意義。雖然自己是一個黑人,可是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更有希望,獲得更好的生活,這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這時,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和自己能夠做的事情,這也成了他日後為之奮鬥的信念。於是,他開始努力學習,高中畢業時,他同時收到了幾所大學的通知書。隨後,他到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繼續學習,就連他的夫人也是在哈佛大學認識的。
課堂收獲
當年那些同奧巴馬一起抽煙喝酒的人,在他當上總統的時候,已經進出監獄好幾回了,這就是人在絕望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態度給人帶來的結果。當你能夠在絕望中還保存一絲希望,給自己的生活種下一片希望之田,那麼,時過境遷後,收獲的就是生活給你的巨大驚喜。沒有什麼事情是克服不了的,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一個結果,與其不抱希望地等待結果,不如滿懷希望地積極開拓。
身處逆境不妥協
做偉大的事情,享受驕傲的成功,哪怕遭遇失敗,也遠勝過與既不享受什麼、也不承受什麼痛苦的可憐蟲為伍,因為他們生活在不知道勝利和退敗為何物的灰暗混沌地帶。
——羅斯福(哈佛學子,美國第32任總統)
哈佛學子海倫·凱勒曾經說過:“無論處於什麼環境,都要不斷努力。”就是說,一個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都不可以妥協,不能夠放棄自己的每一個希望。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他來到了一場拍賣會上。這裏拍賣的物品是美國的海關沒收的一批腳踏車。這些腳踏車對於這個小男孩來說非常有吸引力,他從來到會場就在目不轉睛地看著一輛又一輛的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