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舞蹈的編創藝術及其創新之路
藝術之窗
作者:劉芳
摘要:舞蹈有著悠久的曆史,是人民非常喜愛的一項藝術。重新認識舞蹈的編創藝術及其創新之路,對於推動舞蹈藝術的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兩方麵簡要闡述了常見的舞蹈編創藝術:一、以動作展現藝術審美;二、舞蹈能突破時空的限製,表情達意。進而,從回歸舞蹈的原生態之美,追求藝術的真、善、美意境,完美結合舞蹈的形、神之美,以及將現代與民族傳統結合編創舞蹈,較為詳細地闡釋舞蹈編創的創新之路。
關鍵詞:舞蹈;編創藝術;創新之路
舞蹈是一門以肢體語言傳達情感、營造意境的崇高藝術。大概從有人類曆史記載以來,人們就意識到歌、舞、樂是三位一體的,舞蹈編創隨著曆史的發展逐步向新的藝術境界邁進。對舞蹈編創藝術及其創新之路的探究,於藝術的長遠發展有深遠的意義。
一、常見的舞蹈編創藝術
(一) 以動作展現藝術之美
人類之所以欣賞藝術,是因為藝術的真諦在於表現“美”,能夠符合人類普遍的審美需求。舞蹈作為一門以肢體表現為主的藝術,常通過動作來展現“美”的真諦。所謂“舞蹈”,實際是“手舞足蹈”的簡寫,它展示出了舞蹈通過人類身體的有序、靈活扭動,切合某種節奏和韻律,從而給人以美的感觀、美的享受。比如,二零零五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我國殘疾人演出的舞蹈《千手觀音》,殘疾人排成一列,以眾人之手演繹一段千變萬幻的舞蹈,既給人美的享受,同時又帶給人宇宙般的遐想,無邊無際。演出之後,《千手觀音》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獲得一致好評。舞蹈就是這樣一門奇特的藝術,用肢體去訴說,去表達美好而普遍存在的審美訴求。
(二)突破時空限製,重視情感的表達
任何一門藝術,它的終極生命是表現人類的情感,脫離人類情感而獨立的藝術是無法獲得認可的。舞蹈藝術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仿佛能將時空凝結,隻為情感而存在。比如,眾所熟知的舞蹈《茉莉花》,它改編自我國著名的民歌《茉莉花》。有舞蹈編創者創造性地用扇子將茉莉花的姿態展示出來。觀看整個舞蹈,我們猶如忘記了這是舞蹈表演,沉浸於舞蹈給我們所營造的花海之中:仿佛身臨六月的茉莉花之海,微風徐徐,四處是茉莉花的香味。那白色的花朵,輕盈地隨風擺動,宛如一首首婉轉而美妙的曲子,刹那間傳遍人的腦海。微風過後,猶有香氣四溢。這就是美麗舞蹈的魅力,它能帶人進入美妙的情境,暫時忘卻自己身處何方,忘掉煩惱,直至陶醉於整個舞蹈營造的情感之中。
二、舞蹈編創的創新之路
(一)回歸舞蹈原生態之美
舞蹈是一門藝術,其最終的來源與最後的歸宿,都應該是生活這個大舞台。舞蹈編創的創新之路,首先要回歸生活,找到舞蹈的原生態之美。有人說,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容納一切的教科書,它能交給我們很多東西。一旦舞蹈回歸到生活,生活的樸素、純真,大自然的靜好,所有這些都能給舞蹈編創帶去啟示。而舞蹈帶給人們的享受,也可以彌補生活中的不順意,讓人能夠入乎生活之內,而出乎生活之外,領悟生命的真諦,這就是舞蹈回到生活歸宿的意義所在。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人學習舞蹈,比如交際舞、體育舞蹈。更為突出的是,近些年興起的廣場舞,以不可阻擋的勢頭遍布各處。這些都是舞蹈回歸大眾、回歸生活的體現。當舞蹈融入大眾的生活出現時,其評價標準不僅僅隻是符不符合審美標準,而是作為人民娛樂生活、享受生活的一種載體。須知,真正的藝術應該從人民大眾中來,回歸到人民生活中去,而不是一味標榜高雅,隻為少數人、少數群體而存在。舞蹈的編創之路,也應該遵循這一鐵的定律。
(二)追求藝術的真、善、美意境
真實、善良、美好,是人類藝術追求的永恒目標。舞蹈為了營造如詩般、如畫般的意境,也離不開表現真、善、美。如前述,舞蹈主要以肢體語言來解讀人類的情感,肢體動作雖不能達到處處留情的效果,但有時確實能夠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比如,我國舞蹈大師楊麗萍演繹的廣受大眾喜愛的舞蹈《雀之靈》,就是通過手指的靈活閃動,用極為迅速而溫柔的肢體語言,通過描繪鳥雀的輕盈與敏捷,讓人在欣賞中產生真實、善良和美好的感受。加之音樂、燈光的完美配合,舞台效果極為可觀。毫不誇張地講,欣賞《雀之靈》的舞蹈,人們好比到了一個無比真實、純真而美好的夢幻世界。那裏猶如人間的天堂,沒有人世間的紛紛擾擾,也沒有摻入任何雜質,無比純潔、無比美好,令人賞心悅目。舞蹈的編創,要致力於真、善、美境界的營造,這既是舞蹈作為藝術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舞蹈文化在中國大地能夠紮根並獲得長久發展的必走之路。當然,舞蹈藝術真、善、美意境的營造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舞蹈編創者和演繹人員都有很深的藝術造詣,經過長時間的醞釀而獲得藝術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