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中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現狀(1 / 3)

淺析中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現狀

藝術之窗

作者:石小雨

摘要: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電視節目形式,它在豐富國內電視節目的同時,也呈現出諸多問題。如何提升談話節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節目,是談話節目今後發展中要積極麵對的核心問題。本文就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熱播的社會背景、麵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方麵展開分析。

關鍵詞:電視談話類節目;社會背景;問題;對策

談話節目,英文名是“talk show”,此種形式的電視節目可謂是一件不折不扣的舶來品,同時,這種起源於西方廣播談話節目的節目形態發展速度也相當迅猛,已經成為當今很多電視節目中的主要節目樣式。中國電視談話類節目在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後,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電視節目樣式。然而該類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地迅猛發展卻是任何其他節目類型所無法比擬的。

在今天,電視談話類節目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全球電視節目形態的主流之一。在我國的電視熒屏上,短短的幾年時間,談話類節目幾乎占據了各個電視台、各個電視頻道的黃金時段。與此同時,這一新型的電視表現形式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一些問題,並受到業界、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一、我國電視談話類節目熱播的社會背景分析

作為一檔由境外引入而加以本土化改造的電視節目樣式,談話節目在我國的風行顯然有著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離不開自身所具備的吸引人的這一特質。

首先,談話節目搭建起了一個相對私人化的公共話語的平台,適應了大眾相對寬鬆的思想交流、情感釋放的訴求。談話節目興起之時依托的正是政治寬鬆、思想解放這一社會大背景,人們參與公共事物的熱情空前高漲,同時日益緊張的生活節奏、飛速變化的社會現實使人們對彼此的溝通有迫切的需要。因此,大眾可以借此分享公共事務話語權、交流思想以及獲得一定的情感補償。人們很難想象,談話節目會出現在現在這一思想高度禁錮並且存在嚴重精神控製的年代。同時,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渴望通過安全、有效的渠道獲取信息、同他人交流情感以及分享生活體驗。而談話節目的引入,正好適應了這些要求。

其次,談話節目的紀實性本色所帶來的真實感,滿足了大眾對媒體講真話的訴求和期待。以前在媒體上,人們都習慣了用別人的口吻、別人的聲音或者規定的口吻、規定的聲音說話。特別是在電視這個傳統的傳播媒介中,人們很少聽到、見到那種接近於日常表達的真實、親切的對白。人們的思想觀點、見解主張也很少有機會在公共媒介空間中得到交流和碰撞。而談話節目的現身,打破了以往那種教化式、虛擬式的節目表述語態。因為隻有紀實和談話才能使電視接近真實,而接近真實就是接近觀眾的心理和電視傳播的本質。

再次,真切的現場感、有效的參與性及多元化的表現元素,成為談話節目吸引受眾的重要特質。從構成方式上看,談話類節目是由主持人、嘉賓和觀眾共同完成的。現場嘉賓和觀眾是直接的參與者, 他們身臨其境, 感受真切。談話節目的話題多是熱門話題,邀請的嘉賓也大都是名人、專家。在由節目所搭建的相對私人化的公共空間中,他們用真實、生動、可信的話語,講述著自己的思想、見解、經曆,使觀眾看到真實的人,聽到真實的事, 感受到真實的情。對於早已反感和厭棄媒介中假、大、偽、空現象的大眾來說,談話節目這種真人、真話、實情、實景的節目樣式的出現,無疑迎合了他們的心理期待與審美需求。

最後,大眾消費社會環境的形成為談話節目提供了有利的成長空間。隨著大眾消費社會的來臨,電視的身份日趨平民化。電視節目越來越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對象、消費產品。與此相對應,人們的價值追求日漸多元化,審美取向世俗化,越來越強調個人價值,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關注也趨於個性化。而對時代變革有靈敏察覺的電視媒體,積極適應這一社會變化,自覺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嚐試讓普通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借助節目平台讓社會關注和知曉。“電視談話節目是在電視‘平民化’的過程中誕生的。”可以說,談話節目的問世,為一度趨於呆板的電視節目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適應了大眾消費時代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