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音樂美學研究對音樂表現藝術的啟示綜述
藝術之窗
作者:單思宇
摘要:我國現代音樂美學已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將現代音樂的美學理論應用到音樂表演中,能賦予音樂新的生命力,更好地發展音樂事業。本文從音樂美學研究的問題、音樂美學與音樂表現藝術的關係、現象學和釋義學對音樂創作的影響三個方麵,探討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現藝術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音樂美學;表現藝術;現象學;釋義學
音樂美學是以研究音樂藝術的基本規律,研究音樂藝術的特殊性、音樂的美與美感為目標的一門基礎性理論學科。現代音樂美學是從20世紀上半葉,在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與西方現代音樂美學思想的衝撞、摩擦與交融中慢慢萌發起來的[1]。現代音樂美學發展迅猛,潛在影響著音樂實踐,正日益成為中國音樂學研究中具有基礎理論意義的重要學科。
一、音樂美學研究的主要問題
音樂美學是研究音樂的本質、音樂眾人與現實的審美關係、音樂立美審美實踐普遍規律及其諸功能的一門特殊藝術哲學[2]。音樂美學研究的根本問題是音樂的本質、功用、審美感受過程等,除了關於音樂美學的基礎理論和中外音樂美學思想等領域以外,涉及了哲學、心理學和廣義的社會學領域。音樂美學脫胎於傳統哲學領域中對“自然與藝術中的美”的研究,由於音樂美學研究較多地運用邏輯思辨方法,因此,音樂美學與哲學的關係更為密切。
傳統美學範疇中的形式與內容、自律與他律、音響與情感、形態與風格和感性與理性,這五個問題是音樂美學發展史上較常見的關係;工作美學範疇中的結構與功能、功能與價值、聲音與聲音概念、情感與形式、有聲與無聲、感性與形式、作品與現象、感受與詮釋、事實與實事、意向與意義,這十個問題是在現代音樂哲學美學理論或思想的影響下顯現出來的,在具體研究過程中發揮一定的有效性;思辨哲學範疇中的經驗與先驗、存在與理式、時間與空間、語言與表述、藝術與美學以及美學與哲學,這六個問題是哲學問題。從總體發展看,音樂美學研究的實質是由邏各斯中心主義向語音中心主義的位移[3]。
二、現代音樂美學與音樂表現藝術的關係
音樂美學是過經驗的方式把握音樂,是對音樂審美判斷的判斷,研究人把握音樂世界的實踐現象[4]。音樂表現是音樂美學的一個分支,通過對音樂表現進行研究,才能把握它內在的整體規律,為音樂表演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真正的掌握藝術的本質[5]。
音樂表現藝術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由音樂表演者通過音樂作品的演奏或演唱來表現,其特點是由表演者決定音樂表現藝術的意向。音樂美學和意向性活動的對象為音樂表現藝術中的表演者確定了方向。音樂美學通過表演者作為音樂創造的主體之一,在音樂表現藝術的氛圍中生成和構建音樂意義和音樂形式等。基於表演者的創造,音樂表現藝術將音樂美學融入其中。表演者將音樂作品意義進行還原和重建,結合自身所處的時代精神和音樂美學觀念,在音樂表演實踐中發揮其創造性。總之,音樂表現藝術的創造性既能體現出創作者和表演者所處世界的立場,又能體現其所運用的當代審美觀和藝術理念,及其對音樂作品做出的新詮釋[6]。
三、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現藝術的影響
1. 現象學對音樂創作的影響
現象學美學對音樂表演創造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給予音樂表現藝術的新定位。現象學美學是20世紀重要的美學學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波蘭美學家羅曼·茵加爾頓。他認為現象學所要研究的是意向性對象,而藝術作品正是這種意向性活動的對象。這為音樂表演在音樂實踐中的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即作為參與音樂創造的主體之一的音樂表演者,對於音樂意義的生產具有重要作用。音樂表演者以自己的意向性活動參與音樂作品的意義建構,填充和豐富它的內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