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1 / 2)

淺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

曆史哲學

作者:王先偉

摘要: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李大釗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共二大的召開以及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走上井岡山道路都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起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重大勝利的曆史。它是一個動態的曆史發展過程,至今並沒有完結,今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依然繼續著。那麼依然進行著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是何時開始的呢?這是一個理論界十分關注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目前理論界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問題爭議較多,分歧較大,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應該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時算起。既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傳入,就已經開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有學者認為,盡管在其早期,人們尚未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表述也不是很標準和科學,但實際上已經走上了應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探索之路。[1]

第二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以李大釗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為起點。有學者認為1919年李大釗發表的《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初步表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必須與本國的實際相結合並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得到發展的思想。[2]因此認為這篇文章應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起點。

第三種觀點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的事,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這可以看作是當前理論界的主流觀點。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誌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式從思想傳播進入理論運用與實踐結合的階段。[3]

除了上述三種代表性觀點外,還有八七會議說、六屆六中全會說、遵義會議說等,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當我們在談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起點的問題時,首先必須弄清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的確切內涵是什麼?學術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起點問題上的分歧,主要就是源於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縱觀近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運用和發展的曆史,我們不禁心潮澎湃,難以平複,但是如果拂去曆史的塵埃,用理性來把握這一曆史進程,我們必定會去探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偉大曆史進程的起點。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概念是毛澤東首次提出的。1938年10月,基於建黨17年來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係的。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4]“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待解決的問題。”[5]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重大社會曆史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的起點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