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職業護理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與致因分析
教育論壇
作者:崔岩
摘要:無論是從護理學本身所蘊涵的人文本質,還是從護理專業學生所必備的人文素養,以及護理事業這一特殊職業的人文成分來看,在中等職業護理學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中職護理教育的趨勢。那麼,目前中等職業護理學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究竟如何?又有哪些因素製約了中等職業護理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發展呢?
關鍵詞:中等職業護理 人文素質 現狀
一、中等職業護理學校人文素質現狀
近年來,雖然我國中等職業護理學校全麵開展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呼聲不斷高漲,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院校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依然認識不足,停留在口號上,這直接影響了護理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影響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針對這一現象,結合參與本研究的相關工作人員實際情況,我們實地考察,以河南省各類中職衛生學校為例,了解當前護理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以及中職護理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情況。
本次調查對象為鄭州市衛生學校一到三年的學生,調查采用自填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2012年10~11月,共發放相應調查問卷1000份,回收942份,其中有效問卷為907份,有效率達96.2%,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總體而言,大多數護理專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社會道德規範是保持一致的,其主流方向是積極向上的,是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對護理專業學生的要求。有相當數量的學生對於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要求比較迫切。但是,另一方麵,當前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相對弱化,呈現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不免令人堪憂。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①注重專業學習,輕視人文知識
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以及學校盲目追求就業率的影響,不少中職學生包護理專業學生看不到人文教育對人的終生發展的潛在影響,所以從思想深處輕視人文,導致人文知識缺乏,知識結構失衡。不少護理專業學生缺乏對文史哲知識的深入學習與係統的掌握,對於人文知識的測評,大多數學生報著“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態,對於專業課考試,則是“分數多多益善”。
②學習能力缺失,人文能力弱化
由於人文社會知識的缺乏,結構不合理,重知識輕智慧,導致中職學生能力不強,素質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人際交往能力較差。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整體水平較弱,直接影響了他們社會交往能力。他們這種人際交往能力的缺失,在臨床實踐中常表現出與患者的溝通障礙,影響與病患之間的關係,不利於醫療活動的進行。二是創新能力不強。部分中職護理學生認識事物簡單,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聯想創新能力顯得很是低下。
③過分強調自我感受,人文修養欠佳
人文修養的缺失使得一些中職學生看重物質享受,強調自我感受,覬覦欲望滿足,喪失情懷,陷入了商品拜物的泥淖之中,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膨脹,對待集體利益置之不理,對公益活動漠不關心,而對自己有利的事毫不相讓。另外,在知行關係上,護理專業中職生的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嚴重脫節,他們在理論上認同的道德規範,但卻不能內化為實實在在的道德行為。日後走上工作崗位,往往表現為護理人文關懷缺失,不能盡職盡責,做不到愛崗敬業。
④功利思想充斥頭腦,人文精神迷失
功利思想的泛濫直接導致了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精神迷失。他們追求一種所謂“快餐化”的文化,滿足於感官上的刺激,卻忽視精神境界的提升;趨眾、趨俗、趨洋現象嚴重,並且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他們現在所缺少的責任感、同情心、奉獻意識、協作精神等人文素養卻恰恰是其將來所從事的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護士這一職業所必須具備的。
綜上所述,當前在人文素質的知識、能力、修養以及精神這四個層麵上中職護理專業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即使總體來說是尚可,但不可否認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存在滑坡現象,這必須給我們中職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鍾,要高度重視中職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弱化的現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改變人文素質教育薄弱這一不容樂觀的局麵,確保我們社會在日後發展不會因人文素質失落而產生嚴重的精神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