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務英語翻譯的適用理論研究(1 / 2)

商務英語翻譯的適用理論研究

語言文化

作者:儲燕姍

摘要:本文介紹和分析了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具有較高適應性和實用性的三種理論:目的論、順應論和功能對等理論。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我們應進一步理解特定商務領域的語言特點,選擇適當的翻譯理論作為指導,以達到傳遞準確信息的目的。

關鍵詞:商務英語;翻譯;適用性理論

長期以來,國內外翻譯界對翻譯的方法和技巧進行了較多討論,各種翻譯理論蓬勃發展。商務英語翻譯是一項集英語基礎技能、翻譯理論指導、多元文化積澱於一體的綜合性翻譯活動,中西文化的源遠流長需要在各種翻譯理論的指導下給予商務英語翻譯深刻的解讀。以下介紹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具有較高適應性和實用性的三種理論:目的論、順應論和功能對等理論。

一、“目的論”與商務英語翻譯

20世紀70年代,德國功能學派翻譯理論的代表人物卡塔琳娜·萊斯(KatharinaReiss)、漢斯·J·費米爾(Hans J.Vermeer)和克裏斯蒂安妮·諾德(Christiane Nord)等學者提出的“目的論”給翻譯理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目的論”認為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標受眾而生產的語篇”,而原實用商務英語翻譯教程文隻是為目標受眾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翻譯是一項有目的的交際活動,翻譯的目的大致可分為三種:譯者的目的(如:賺錢)、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交際目的(如:傳遞信息)以及某種翻譯方法或策略所要達到的目的(如:直譯以顯示源語的語言結構特點)。目的論提出了翻譯的三個原則,即目的性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此三條原則之間的關係:翻譯的首要原則是目的性原則;忠實性原則服從於連貫性原則;而忠實性原則和連貫性原則均服從於目的性原則。

“目的論”的提出激活了一直在翻譯實踐中存在卻未引起重視的一個現象:翻譯行為的目的。例如,旅遊翻譯主要是宣傳和介紹各國的城市、自然景觀、名勝古跡、民俗、文化等方麵的內容;廣告翻譯是為了宣傳商品,使商品打開客戶市場;商務合同的翻譯是為了使合同雙方遵守合同約定,更好地實現某種商務目的。這些翻譯的目的一直存在於實踐當中並指引實踐的方向,卻從未得到理論界的重視及係統的研究。目的論使之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從而用以指導翻譯實踐,極大地拓寬了翻譯研究的視野。

“目的決定手段”。翻譯的目的決定了翻譯的策略、方法。翻譯過程中采取直譯還是意譯,或是采取直譯加意譯,都取決於翻譯的目的。

可見,“目的論”能夠有效地指導商務英語的翻譯策略。由翻譯目的論我們也認識到不同內容的翻譯或即使是同一內容的翻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麵對不同的讀者群,都將有不同的標準來衡量。“目的功能論”對指導實用類翻譯提供了較為客觀、可行的原則和標準。

二、“順應論”與商務英語翻譯

1999年比利時國際語用學學會秘書長Verschueren在其新著《語用學新解》中提出了“順應性理論”。順應論對語言使用的描述和解釋要從以下四個方麵人手:語境關係的順應、語言結構的順應、順應的動態性和順應過程的突現性。順應論把語境分為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前者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後者也稱信息通道,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上下文,它主要包括篇內銜接、篇際製約和線性序列三個主要方麵。社交世界指社會場合和社會環境對交際者言語行為所規範的原則和準則。物理世界主要是時間和空間的指示關係,也包含了交際者的身體姿勢、手勢和外表形象等。心理世界包括了交際者的認知因素和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