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在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中的現狀及意義
經法縱覽
作者:祝婷婷
摘要:從知識產權的認知概念從手,介紹了知識產權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影響。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水平作為衡量一所高校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主要標誌,本文對高校知識產權的管理現狀和存在問題做了闡述,並以超星數字圖書館為例,為高校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案及對策。
關鍵詞:高校數字圖書館;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管理
一、知識產權的概念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指人們對於自己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依法享有的權利。[1]
二、知識產權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影響
知識產權作為WT0構成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世界經濟交叉整合快速發展的形勢下,對全世界經濟發揮著越來越重大的作用。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開始製定知識產權戰略,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已經成為世界的潮流,美國2001年公布了《21世紀知識產權發展戰略》,日本2002年製定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我國也正在逐步完善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和製定。
長久以來我國對知識產權的意識不強,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管理表現淡薄。經常有發明創造的產品科技含量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卻沒有申請專利。例如,在國內專利申請中,我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比例僅占17%;而在國外來華專利申請中,外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比例卻高達93%。2000年以前,我國上千萬家企業的發明專利年申請量(1999年為3490件),甚至還不如日、美一家企業的年申請量,到國外申請專利更是微乎其微。1985年4月,中國開始實施《專利法》。從1985年4月1日至2004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2百多萬件,年均增長率達18.9%。其中國內、國外申請分別占總量的82%和18%。截至2004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總量為1百餘萬件,其中國內1093268件,國外162231件,分別占總量的87.1%和12.9%。[2]直到2001年以後,我國專利申請、公開、授權才開始呈顯著上升趨勢。
三、高校知識產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高校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等主要內容。隨著高校的社會化及當前的發展趨勢,將高校的知識逐步法律權利化是大勢所趨。不僅可以將高校所產生的各種知識及時法律權利化,也可以可靠地保證將知識效益化,並且能對發生的各種侵權行為予以法律製止。知識權利化和效益化有它自己特殊的規範和規律,高校已經認識到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開始知識產權專業化管理。為此,部分高校健全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逐年增加知識產權專職及兼職工作人員,逐年增加知識產權專項經費。根據本單位特點修訂現有的知識產權管理辦法,形成一整套將知識產權工作與單位科研開發、教學實踐和事業發展有機結合的管理方法,使知識產權工作不斷向規範化、製度化方向發展。但是還有部分高校沒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已經成立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普遍掛靠在科研處 ( 科技處) ,沒有相對獨立的地位。這是高校在知識產權認知態度上急需解決的問題。[3]
四、知識產權在高校數字圖書館中的現狀
(一)知識產權高校數字圖書館中的現狀與問題
首先,由於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要依托最前沿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如利用多媒體數據庫技術、超媒體技術等提供圖像檢索、視頻點播和文獻資料,[4]建立數據庫並使之運行,滿足各方麵的多種檢索要求,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需要大量使用計算機軟件,而軟件的權利歸屬問題便成為數字圖書館開發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問題。因此,對自己開發的軟件,凡符合專利條件的要及時申請專利,並進行軟件登記,合作開發或承包開發的軟件,可以用專利的形式加以保護或以合同的形式明確權利歸屬。使用別人已有的軟件,應取得軟件轉讓、許可等權利。另外,由於數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化服務是一種信息增值服務,因此在服務方式和手段上也要注意維護自己和他人的著作權利益。例如,在利用數字圖書館下載或打印資料時,雖然著作權法沒有明文規定網上數字信息的下載或打印的法律行為,但下載或打印的結果是產生作品的複份,因此可視為一種新的複製行為,如果這種複製不符合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就有可能構成侵權,應對類似情況,可以利用高科技來保護數字圖書館的知識產權。在數字圖書館中集成了水印及數字隱含應用,可以實現附加版權信息、注冊商標的水印嵌入、計費、結帳等功能。[5]在網絡上進行信息發布時,還可利用先進的數字底紋加密技術對下載的作品進行加密,以控製用戶的複製下載行為,保證數字信息在網上共享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限製作品被盜用和非法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