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群眾文化是亮點,和諧文化放光芒(1 / 2)

群眾文化是亮點,和諧文化放光芒

社會視野

作者:毛麗

摘要:從泗水縣群眾文化工作看基層建設和諧文化獨特作用:1、活動為我縣宣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提供了廣闊的平台2、群眾文化工作的原動力: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3、群眾文化工作宣傳了我縣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麵貌。

關鍵詞:群眾文化、和諧文化、平台、氛圍、麵貌

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範,其基礎、重點和難點都在於群眾文化建設,是為更好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麵向社會大眾,群眾廣泛參與實踐,整個國家文化建設的基礎,都是指的群眾文化。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我縣群眾文化工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活躍人民群眾健康向上的文娛生活,提高全民文明素質。同時,也為我縣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的新泗水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一、群眾文化活動為我縣宣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提供了廣闊的平台

和諧社會是一個社會穩定、成熟的標誌,它是人民群眾的共同願望和追求,也是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在。群眾文化主張弘揚正氣、凝聚人心、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具有提高素質、舒緩壓力、娛樂身心、溝通感情、增進融合等多種功能,對人際社會的和諧共存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泗水縣群眾文化工作者以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功能為己任,並以各種節會為契機,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如:“泗水縣文化下鄉服隊”常年活躍在我縣廣大農村,這支服務隊由縣文化館專業文藝骨幹組成,他們把法律法規融入到文藝節目當中,聯係生活實際自編自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法律法規知識,幫助他們樹立公平正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街頭集市、田間地頭、敬老院、農民宅院裏,都留下過他們的足跡,這些文藝演出場麵熱烈,氣氛和諧,人們不僅在娛樂當中學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提高了法製意識受到了教育,同時也消除了各種隔閡,粘合了心理裂痕,緩解了矛盾。群眾的一些不良情緒,應通過各種柔軟和諧的手段來溝通感情、促進理解、加強團結,使之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自然輕鬆地得到宣泄,這個環境必須由群眾文化活動來營造。

二、群眾文化工作的原動力: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

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表達和諧社會的理想,宣傳構建和諧社會的主張,使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深入人心,並且得到社會全體成員的認同,同化為全民族的自覺意識,使全社會逐步形成以和為真,以和為美,以和為貴的共識和理念,實現誠信友愛、充滿活力的社會氛圍。

我縣群眾文化工作者為了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多方麵、多層次、多樣化的新形勢,積極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如:職工、農民文化藝術節和首屆廣場文化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即豐富了泗水人民的業餘生活,又為人民的精神麵貌增添了新的活力。具有地方特色的桃花節、梨花節、泉水文化節,近幾年來漸漸以一種產業化的發展方式,走進泗水人民的生活中。為豐富春節期間迎春晚會、春節亮點工程、民間文藝隊伍串街表演等文藝活動,縣文廣新局還為十三個鄉鎮及街道免費配置了舞龍、舞獅、大鼓、腰鼓、服裝等文化設備。切實惠及了農民群眾,豐富群眾的節日生活,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泗水民間剪紙作品展活動,集中體現了泗水民間剪紙的藝術魅力,同時也為泗水民間剪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做了很好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