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八 回 為雪恨蚩尤橫掃有熊國 不服氣常先不敵小牧童(2 / 3)

“是的,蚩尤西侵南征北擴,不多壯大勢力,炎帝榆罔也不時爭占我地盤,我正想出去聯合周邊部落,說服榆罔,共同對付蚩尤。”

“聽說岐伯天師最近去縉雲山采藥,大王還可借西陵省親之際,順道去縉雲山求教。”

“是的。有熊國近來疫病漸起,須求醫問藥,給以醫治。”

“不知大王何日啟程?”

“明日便是吉日良辰,宜出門。”

女節聽說黃帝要出門,也要隨行。

黃帝沒有答應,說:“我走後,有熊國需要你來護衛,外敵可能會前來騷擾,你須保家衛國,不可麻痹疏忽。”

女節隻得應諾。

黃帝和嫘祖去西陵省親,早有探子告訴西陵王。

西陵王聞聽大喜,這天便帶領全體生民出城迎接。歡迎的人群中,有的跳舞,有的用樹葉吹著口哨,有的敲著竹板,有的舉著鮮花……

城門口熱鬧非凡。

跟隨黃帝出行的有嫘祖、常先、大鴻、倉頡、祝融、沮誦、左徹、馬師皇、華蓋等人。

常先看到那麼多的歡迎之人,對大鴻說:“此次和上次大不一樣啊。”

大鴻說:“那是的,準保不會捆你了。”

常先說:“哎,胖子,你我不能白受那一繩。”

大鴻說:“那怎麼辦,他可是大王的老丈人。”

常先說:“我自有辦法。”

大鴻說:“哥,你可不能亂來。”

嫘祖回宮內會見母後及嬪妃。

黃帝讓倉頡和沮誦給西陵國人傳授圖字。

黃帝的其他隨從皆在廳外歇息。

黃帝則和西陵王在大廳相敘。

黃帝說:“一別數月,前輩別來無恙?”

西陵王說:“寡人一切皆好,隻是偶爾思念公主而已。”

黃帝說:“我讓胡巢來西陵授製冕之術,不知如何?”

西陵王說:“很好。”

黃帝讓人將大車推到廳內,說:“我命邑夷法北鬥之周旋曲折、魁星之正直,為前輩造一輛大輅之車,敬請笑納。”

西陵王看了大車,十分高興,說:“難為我兒之善心。唉,倘若炎帝有你這樣的心懷就好了。他隻顧自家,就怕別人高之於他。”

黃帝說:“人各有誌,不可強逼。前輩,去看看侯岡授字如何?”

西陵王說:“好。”

倉頡正在西陵國的一個大屋內傳授圖字。

來學習的有文武官員,也有普通草民。

坐在最前麵的是位老叟。這位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

黃帝和西陵王悄悄地走了進去,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講。

(倉頡,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史書記載,倉頡麵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講完課,無人質疑。

倉頡有點沾沾自喜。

大家正要散去,隻見那老人站了起來。

倉頡有點好奇說:“老人家,你還有不解之事嗎?”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說:“這有何難,說吧。”

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

“是呀,馬、驢、騾本來就是四條腿嘛。”

老人說:“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隻剩下一條尾巴呢?還有,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裏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隻好來請教你了。”

倉頡說:“老人家,我先造‘重’字時,是寫成‘出’樣的,造‘出’字時,是寫成‘重’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魚’和‘牛’也是如此。”

老人說:“既然錯了,就改呀。”

倉頡不好意思說:“我在所有部落都是這樣教的,改起來太麻煩,所以就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