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十一 回 湛盧山豬狗毒蛇攔去路 索命崖軒轅勇鬥食人花
為了不被食人族發現,黃帝將千裏神駒藏在漉女的山洞裏,隻身上山。
湛盧山,山疊山,連綿不斷,一山比一山險。霧靄靄,豹隱深山;風簌簌,虎來峻嶺。懸崖峭壁,刀斧劈成;一峰比一峰奇。聽不盡雙鳳齊鳴,看不了孤鸞獨舞。深秋,漫山楓紅欲燃,綠竹滴翠,清泉流香,鳥鳴花幽。可是,在這優美的詩情畫意裏,對於黃帝來說,卻處處隱藏著殺機,稍不留神,就會命喪黃泉。
黃帝剛踏到去索命崖的路上,就見林中竄來一條碩大的野豬,頭低牙翹,口中吼吼似雷鳴;腰矗爪爬,山中狐兔聞其聲,隱跡潛蹤;塢內獐麅嗅其氣,藏形匿影。黃帝若不看見是野豬,還以為野豬的眼睛是明晃晃兩盞燈籠。那野豬凶神惡煞地攔住了去路。
野豬說:“你是黃帝?”
黃帝說:“正是。”
野豬說:“想去藏雲洞?”
黃帝說:“不錯。”
野豬說:“找一個美女來給我當壓寨夫人,不然就拿命來。”
黃帝說:“我沒帶美女。”
野豬說:“我也不難為你,這樣吧,留個欠條,待日後,你奪得天下時,補給我。”
黃帝無奈,隻得答應。
野豬叼著黃帝給的信物——一雙破鞋,心滿意足地跑了。
黃帝急急忙忙往前走,還沒走有百十步,見一條毒蟒,約有庭柱般粗細,七八丈長短,橫躺在地上,攔住了去路。但見那蛇說:滿身鱗甲,似赤龍出現山崗;遍體毫光,如野火延燒嶺麓。昂頭吐舌勢凶頑,鑽南落北;凹眼曝腮形醜惡,遊東過西。尾未有鉤,中之則折;鱗中有足,逢人便傷。料不是白龍魚服,網墮豫且;亦不比酒影弓形,憂添楚客。
毒蛇說:“你是黃帝?”
黃帝說:“正是。”
毒蛇說:“想去藏雲洞?”
黃帝說:“不錯。”
毒蛇說:“此山是我開,此路是我踩,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黃帝說:“我沒有金錢。”
毒蛇說:“我也不難為你,這樣吧,留個欠條,待日後,你奪得天下時,補給我。”
黃帝為了趕路,隻得同意。
毒蛇得了黃帝的信物——一串獸骨,洋洋得意地遊走了。
黃帝小心翼翼,繼續前行,一群唁唁的獵狗,齜牙咧嘴地擋在前麵。但見那獵狗,狂魂逛蕩天地之中, 穿春夏秋冬之圍城,沐風霜雪雨之刀劍。時分時合,合則群威震蕩山林,虎豹為之喪膽。分則凶殘桀驁不訓,六畜為之丟魂。
獵狗說:“你是黃帝?”
黃帝說:“正是。”
獵狗說:“想去藏雲洞?”
黃帝說:“不錯。”
獵狗說:“聽說吃你的肉,能百病皆無,把你的肉丟下,走人。不然的話,將你立馬咬死。”
黃帝說:“肉給你們,我也活不成了。”
獵狗說:“好吧,我等也不難為你,這樣吧,留個欠條,待日後,你奪得天下時,補給我。”
黃帝點頭答應。
獵狗得了黃帝的信物——一塊骨頭,興高采烈地躥了。
黃帝心想,畜牲就是畜牲,既好安排,也好打發,但願後麵仍是如此。
雖說野獸讓路,沒有太大的危險,但在去索命崖的路上,黃帝還是整整走了七天。
這七天之內,山間的漳氣,毒霧,讓黃帝目眩,耳鳴,腿生瘡,手腐爛,身披七十餘創,血膿不止。他實在忍受不住這種折磨,便尋找草藥。他想起當年曾用過一種長葉草和一種草根治療過這種病——
那一年,黃帝帶領一支隊伍進山狩獵,一隻老虎突然向他們猛撲過來,黃帝急忙拉弓向老虎射了一箭。由於沒有射中要害,箭頭從虎背穿皮而過,受傷的老虎逃走了。幾天後有人發現它在一片樹林裏專門尋找一種長葉草吃,而且邊吃邊用舌頭舔背上的傷口。虎背上的傷口沒有血跡也沒潰爛。黃帝聽到這個情況,立刻命人前去察看並一再叮嚀不許殺害老虎。察看人回來也說:“受傷的老虎吃了這種長葉草,傷口不但不流血而且已慢慢愈合。”黃帝聽後,便派人把老虎吃的這種長葉草采集回來,專門給部落裏受傷流血的人吃。受傷流血的人吃了這種長葉草,果然收到止血止痛的效果。還有一次黃帝手下馴養動物能手--王亥在訓練一隻熊時,由於這隻熊不聽指揮,王亥一怒之下失手將它的一隻後腿打斷。這時有人主張將熊殺掉吃肉;有人卻說:“這是一隻母熊,留它一條命也許還能生育小熊呢!”王亥按後一種意見把這隻斷腿的母熊放了。這隻母熊一顛一跛地鑽進了樹林,不料又被幾個獵人發現。其中一個獵人正準備用箭射它,忽然看到這隻熊的一條後腿吊著,正在樹林的草叢裏尋什麼。獵人便隱藏起來仔細觀看,原來這隻熊用前掌在草叢裏刨一種雪白的草根。每刨出一撮先放在嘴裏嚼一陣,然後吐出來再用前掌輕輕地敷在被打斷的後腿上。獵人感到非常奇怪便沒有驚動這隻受傷的母熊,回去後把在樹林裏看到的情景報告給黃帝。黃帝聽後去樹林裏察看。誰知找了三天也沒有發現這隻熊的蹤影。十幾天以後,當有人在另一片樹林裏發現這隻熊時,它的斷腿不知什麼時候長好了。人們把熊刨過的這種草根從地裏挖出來搗爛以後,貼在損傷筋骨人身上結果都治愈了。黃帝從這兩件事上受到很大啟發。知道自然界有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治療疾病。於是他命雷公歧伯二人經常留意山川草木蟲鳥魚獸看它們如何生存。雷公、歧伯按照黃帝的吩咐對自然界的飛禽走獸草木花卉等都詳細地加以觀察和記錄進行研究和試驗直到最後確認什麼東西能治什麼病為止再由黃帝把它正式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醫案》和《本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於5000年前,中華民族第一部醫藥著作——《祝由科》產生。